返回

大国崛起!从军火商到军工巨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32 当298总工?不!我只是为了狙击枪瞄准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的给他们讲得详细了,专业又不对口,这得多长时间才能搞定?

    或许,直接找搞雷达的研究所更合适?

    比如,就在距离红星所不远的绵城里的长虹机器厂?

    不过那是生产战斗机火控雷达的备份工厂,还不如去找金陵的14所靠谱……

    目前,整个国内都没有一家专门研究研究炮瞄雷达的。

    就连坦克的火控雷达,基础也薄弱。

    三代坦克之父的独臂祝老总的四连杆机构的火控系统,现在还在图纸上,也没有得到批准,还是他一个人再搞呢……

    看着杨威陷入沉思,众人都是期待地看着他,并没有催促。

    虽然他们不知道杨威为什么这么熟悉炮侦雷达,却清楚,只要杨威帮忙,他们这个项目肯定能拿到。

    只有田祖同了解杨威的一些背景,对于杨威熟悉炮侦雷达,甚至都不意外。

    杨威在哈工大待了8年的时间!

    很多专业都有涉猎。

    一直都拒绝参加工作,谁曾想,他居然先跑去枪械所……

    “既然这样,我就以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举例给大家说明吧……”

    想明白后,杨威也就不纠结了。

    反正其他单位搞,也差不多都是从头开始。

    在引进“辛柏林”炮侦雷达之前,国内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引进后,才开始从仿制起步。

    炮侦雷达,在这年头,确实只是用于侦查敌人炮兵阵地的。

    可发展到后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融入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到时候就不只是能侦查炮兵阵地。

    功能足够强大的时候,再融入火力系统,就变成了一套先进的综合防御系统。

    就如同中东搅屎棍的“铁穹”防御系统。

    炮弹、火箭弹、导弹等,不仅可以侦测,更是可以拦截!

    “大家都知道,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初速为655米/秒,最大射程17.4公里,最小射程4.4公里,直射距离为800米……而高低射界为负5°~正45°范围……”

    得益于超强的记忆力,加上当初研究的需要,杨威对从历史上开始PLA装备的各种武器装备性能数据了解得非常清楚。

    要设计更先进的武器,甚至是配合其他装备最大限度发挥出战斗力的新装备,就必须熟悉其他装备性能。

    只是在杨威的那个时代,66式这种射程近,威力不够的老式装备,只能在历史博物馆才能看到了。

    “咱们举例说明,在最大仰角的45°射击时候,射程并不是最大,炮弹飞行的高度却是最高……轨迹大概是这样……”

    杨威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抛物线。

    然后再以高度跟射程画上直角坐标。

    “仅有这个还不行,炮弹的飞行速度、飞行时间,同样也得考虑……”

    杨威再画了一个坐标轴。

    “这是要建立数学模型?”

    田祖同问道。

    数学模型,在任何设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不过,有复杂的,有简单一些的。

    “对!”

    杨威点头。

    “根据炮弹的飞行轨迹,就必须考虑到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重力、发射仰角等参数后的运行轨迹,而这些点位上截取的数据,就是我们建立模型的基础,根据众多的数据,推断出抛物线方程跟微分方程……”

    杨威虽然讲得依然简单。

    可在座的,大部分已经开始云里雾里了。

    没办法,只能奋笔疾书。

    争取把杨威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而我们建立的抛物线方程跟微分方程,就是我们弹道计算机运行的方程……每个截取一个点,就运算一次,从而推断出抛物线的起始点……”

    “所以,在设计炮侦雷达的时候,就得考虑雷达发射信号、接收反馈的数据,然后导弹计算机根据我们预设在内部的方程求解……”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很多东西。

    可这里的人都不专业,杨威索性就没有去讲得那么专业。

    只是告诉众人,计算机存储的基础数据越多,解算就越快。

    毕竟,计算机会对比内存中的数据库,直接调用。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整套系统的反应速度。

    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测出敌人的炮兵阵地。

    数据库的数据积累,会一步步提升整个炮侦雷达系统的功能……

    杨威努力地做到深入浅出地讲解。

    可这里面涉及到了太多非光学领域的专业。

    哪怕眼前坐的,大部分都是大动乱之前的大学生,可因为跨学科的内容太多,终究还是难以听懂。

    无奈之下,杨威只能从更基础的地方给他们讲。

    

032 当298总工?不!我只是为了狙击枪瞄准镜(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