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崛起!从军火商到军工巨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03 63式恶名昭彰不是没理由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威同志,咱们从什么地方开始?”

    赵明德陪着杨威到了生产车间。

    红星设计所下属工厂,生产规模并不大。

    工厂原本是研究所的下属试验工厂,负责研究所设计改进后的枪械小批量制造、测试。

    在十多年前国际形势严峻,全世界都准备干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扩产到满负荷生产状况下日产600支56半自动的产能。

    算下来,每年能生产超过20万支枪。

    产量看起来大,可56式枪族总共生产了多少,没人知道。

    当初部队巅峰时期,军队规模可是超过了600万,而且还有更大规模的民兵,都是要配备武器的。

    反正总存量上千万支还是有的。

    这也是后来种花家出口轻武器,直接按重量的原因。

    “先去冲压车间吧。”

    杨威说道。

    由于只是实验工厂扩产而来,枪管这种需要专业生产线的核心零部件,有专门的工厂供应,红星所下属的工厂只有一个小型的枪管实验生产车间,产能不足每天100根。

    一支枪,由自动机构跟击发机构组成。

    自动机构由枪机组件、枪管、枪管套、复进簧、复进簧导杆、联接座等零部件组成,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枪管、复进簧等。

    这些都在机匣内部连接起来,并且通过机械连接形成枪支的击发功能。

    机匣盖在开枪时崩飞、开枪向后喷火,都是机匣密封不够才出现的。

    复进簧等都有别的工厂供应。

    63式自动步枪是在56式半自动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来。

    70年时,军方强令产量提升到60万支每年。

    这是当时所有能生产63式自动步枪的枪械厂产能的5倍。

    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红星厂跟建设机械厂的技术人员一起,改进了生产工艺,把原本由铸锻成型,然后铣削加工的机匣改为冲压铆接机匣;枪管与机匣的螺纹连接改为圆柱孔压配合连接等等。

    从而导致了63式在72年6月因为故障率太高而停发。

    生产的63式,主要用于对外援助、配发民兵、外贸出口。

    杨威清楚问题所在。

    首先就要求去生产机匣的冲压车间。

    “轰~嘭~”

    距离冲压车间还有不短的距离。

    耳中就传来了冲压机床的轰鸣声。

    离车间越近,声音越大。

    “怎么还在生产?”

    杨威一脸疑惑。

    之前交付的1200支,部队已经要全部退回来。

    不管质量问题的?

    “这是之前的计划订单……咱们厂要是不生产,就没有经费……”

    赵明德尴尬地说道。

    明知道质量有问题,依然生产……

    也难怪部队领导那么大的火气。

    “让车间停了吧,生产出来部队也不要,浪费材料跟人力物力。”

    赵明德很想反驳。

    想到梁昊当着他们要求,在这段时间都听杨威的。

    终究没说。

    “赵厂长,您怎么来了?”

    两人刚到车间门口,一名四十多岁,穿着四个兜的干部就迎了出来。

    “杨威同志,这是冲压车间主任何鸿光,鸿光同志,杨威同志现在全权负责解决63式卡壳等缺陷问题。”

    赵明德给两人介绍了一番。

    何鸿光打量了杨威一阵,眼神中满是怀疑,太年轻了。

    “杨威同志,有什么我能帮你的?”

    态度并不热情。

    杨威很清楚他的不热情来源于何处,十多年都没解决呢。

    “咱们先去车间看看吧。”

    何鸿光再次意外地看了杨威一眼。

    没说什么,带着两人进了冲压车间。

    进入车间,金属模具碰撞的声音更大。

    苏氏风格的砖木结构厂房里里,光线并不是很明亮。

    二十多台各种型号的冲床,直接排在车间两边。

    除了少数几台高度超过3米的固定台式冲床黄绿色油漆还完整,其他的早就已经斑驳。

    每台设备前面,都有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人在忙碌着。

    平整的钢板送入模具。

    “嘭~”

    然后就是一成型的金属零件。

    原料、成品、边角料胡乱地堆在中间的工作台上。

    “这些小型冲床吨位都是3~5吨,用于冲压一些比较薄的小型零部件,这几台都是10吨、15吨的……63式的枪匣下料、成型都是靠这几台30吨以上的油压机……”

    何鸿光介绍着情况。

    “有卡尺么?”

    杨威问道。

    何鸿光再次打量了杨威一

003 63式恶名昭彰不是没理由的(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