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难治?不急,我会出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上午。

    罗妻守在病床前,心里已经把“我的植物人老公”剧情过了百十来遍,眼泪都快哭干了。

    她甚至做好了打算。

    如果罗笛还不醒,她就要查罗笛的浏览器记录,查通讯录、各种聊天内容……

    就在这时,罗妻突然看到罗笛的手指动了一下。

    她揉了揉眼睛。

    下一刻,罗笛砰地一下就坐了起来,身上的管子都差点掉了。

    “别吃我脑子!”

    他突然喊了一声,然后又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罗妻和其他家属被吓了一跳,赶紧按铃呼叫。

    护士前来查看。

    等许秋赶到,罗笛已经彻底醒了过来。

    后者的头疼已经缓解了一些,至少靠强效吗啡能镇压住了。

    许秋心中了然。

    疼痛的根源,大概率是创腔积液。

    这些充盈的液体,可能挤压了丘脑内髓板外侧的大脑痛觉中枢。

    从而导致剧痛。

    此时液体被抽空,颅内压也逐渐下降,他的痛觉自然是轻了不少。

    “能看见吗?”许秋问道。

    罗笛虚弱地摇头:“还是看不见,眼睛灰蒙蒙的,跟蒙了一层雾一样!”

    许秋试着晃动手指。

    瞳孔的确没什么变化。

    看来,视力问题,还是得等到杀虫后才能有所缓解。

    第三天。

    在杀虫联合治疗后,病房传来喜讯。

    罗笛能模模糊糊看见一些东西了。

    第五天。

    早交班的时候,交班医生再次汇报:

    “昨晚术后复查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CT,发现病人脑内的病灶减小了很多!

    另外,这位病人能看清近距离的物体了,恢复到了高度近视者的程度。”

    这时候,整个临海一院都被惊动了。

    食脑变形虫感染……

    没有特效药,病程发展极快,因而死亡率非常高。

    白云省医疗档案有记载以来,没出现过一个感染病人。

    大夏境内都极少。

    西北有过一位。

    东南有两位。

    南部,也出现过一个。

    基本上都是在当地的三甲医院,甚至是社区医院发现的。

    这种病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协和等顶级医院。

    因为食脑变形虫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

    而一旦发病,感染者意识到自己需要去医院时,距离自己的死亡,也只有几天的时间了。

    根本等不到转院,病人就会死在初次就诊的地方。

    譬如罗笛。

    前一个晚上开始高烧。

    第二天来临海一院看门诊,当场失明,当天就紧急安排手术。

    这其实才是他“临海一院忠实粉丝”的奖励。

    但凡他去的不是临海一院。

    看的不是许秋。

    罗笛都大概率会死在那一个晚上。

    ……

    之后的几天,罗笛渐渐恢复。

    临海一院这边,已经准备好新一轮的重磅新闻了。

    标题、引文等都拟定好了。

    《食脑变形虫!全世界仅一百余感染者,大夏所有病人均死亡,临海一院成功救下一位,创下国内首例、全球第五例!》

    不过,还得等罗笛彻底稳定下来,一周后第二次复查,确认病灶再次减小时才能发稿。

    这段时间里,许秋也恢复了急诊科的门诊、手术工作。

    同时,临海研究所这边,在许秋回归后,各项事务也迅速提上了日程。

    杨晨曦这边,走了特殊通道,直接向国家提交了人工血管设备外调申请,两周内就能运过来。

    也就阜外、杨晨曦有这个待遇了。

    换成其他人,以相关机构的办事效率,回复就要等一个月,调运许可也还要拖一两个月。

    杨晨曦那边等不及了。

    先前说好“带设备进组”,但他按捺不住心情,直接丢下了设备,先坐飞机落地临海。

    许秋都有些没想到:“那些设备……”

    杨晨曦一摆手:“放心,我让马老在盯着。”

    “马老?”

    旁边的任超所长愣了一下。

    是阜外的心血管老主任马勤?

    这可是心外介入领域的殿堂级人物,国内最先提出要搞自己的人工血管的,就是马勤。

    从莫种意义来说,任超、杨晨曦这些如今在国内研制人工血管的,都得叫马勤一声前辈。

    “这……马老也要来?”任超震惊了。

    许秋这一手,把杨晨曦骗过来也就罢了,连马勤都来了!

    这是要架空阜外的心血管外科?

    当天。

    王晟德那边就接

第471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