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玄幻到永恒大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成功夺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弟子明白。”

    “你去宫里的书房吧!那里有海量的入门基础,你选条路自己好好琢磨吧!我们慢慢来来,当年为师十八岁进宫,20岁凝聚出命轮,但到了30岁才建好一个命格,35岁才成功封印第一个兽魂。记住,我们修士时间岁月漫长,笑到最后才算是赢家,眼光放得远,前期领先不算什么,后面的实力才是最终根本。基础是最重要的,前面没做好,导致后面命格无法凝聚的人大有人在,不要好高骛远而浪费你的天资。”

    “弟子明白。”

    “当你明白什么是修士再来找我吧!”

    “弟子告退。”

    三日后。

    “书房禁地闲人免进。”李夜刚想推开一扇紧闭的大门时,从里面就传来声音。

    “弟子李夜,奉师傅之令前来书房寻找修士之路。”

    “进。”

    “多谢。”

    “这里有很多很多,你可以随意查看,能看多久就多久,不可外带。”

    “弟子明白。”

    李夜从最近的书架上拿起一本。名为《踏空步》,踏空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成,使人一跃百米,第二阶段有成,可踏水过江,第三阶段有成,可凌空飞行。李夜放回,这不是想找的。现在要找是灵魂修炼入门之道,或者说是灵魂启蒙书。找了好久,也不知道找了多少时间,肚子饿了,就吃小莉准备的点心,终于在一个普通的书柜中找到一本名为‘灵魂解析’。修士,以灵魂为基石,起码要懂得灵魂为何物。灵魂解析,书写之人不详,书写时间也未知,书写内容的确精妙,可未有人证实过。因为能证实的都是一方超级巨头,他们不会为此而暴露自己的一些秘密。灵魂,乃是天地万物根本之所在。灵魂天生不灭,看似消逝其实只是进入轮回。一个婴儿出生不是一个灵魂的初生,这灵魂天地之初就已存在,只是借助肉体进行一次轮回罢了。倘若我们能够唤醒那沉睡的灵魂,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一步登天。这是从宏观思考,如果从微观看,那灵魂就是我们的意识所在,我们所有的记忆、思想,情感,以及喜怒哀乐,但这些只是小道罢了。作为一个强大的的修士,灵魂就是我们的能力源泉,灵魂力量虽是无形,但却是有意。你可以把灵魂力量看作是一个大水池中的水,当需要水的时候就去水池里舀,如果水池太小那么水将很快用光。就是,我们所施展的一招一式就靠灵魂力量来支撑,当灵魂力量枯竭后,不但招式无法施展,还因灵魂受损而丧命。一个普通人进行普通思考一个小时需要十瓦灵魂力量,一天生活大概会消耗掉三十瓦左右,通过6个小时的睡眠休息,这三十瓦灵魂力量就可以得到回复,从而得到循环。据我观察一个普通人,灵魂力量顶多储存100瓦,也就连续不休息超过三天那么他就会陷入灵魂昏迷,甚至死亡。当年纪逐渐增大,灵魂恢复逐渐降低,消耗大于恢复所以灵魂会消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寿元已尽。而一般一重天的修士,灵魂存量最少为1千瓦,而且还有一个兽魂供给魂力,在一个小时内最大消耗为一千一百瓦左右,当然这只是单纯消耗。多一重将是多十倍魂力储存。灵魂可以通过休息,药物以及功法恢复。当为休息最慢,但也最安全,修士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吸取魂晶中的魂力,但需要净化。灵魂力量强度也就是灵魂纯洁度。灵魂也会含有杂质,除了还没出生的婴儿。一出生后我们呼吸着气息,吃着杂粮,都会增加灵魂杂质。灵魂杂质越少,受到各种负面影响越少,还有在封印兽魂之时兽魂反抗越小。兽魂反抗越小,那么命轮崩溃几率越小。想要增加灵魂纯洁度,最有效的的方法就是煅烧灵魂,就向百炼成钢一样,一锤一锤的将杂质剔除。肉体只是灵魂的一个载体,灵魂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抛开肉身而独立存在。那时候,将不受天地规则影响,或者说你的灵魂就是规则,你的灵魂凌驾而规则之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灵魂是先天而生,肉体乃是后天所成。虽然,到灵魂强大后,肉体乃是一个累赘,但是,在灵魂为大成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如果,肉体太过于弱小,而灵魂太过于强大,也会造成肉体崩溃而导致灵魂消散,进入轮回。但,此事还有解决办法,那就是极端凝聚灵魂。好比,一块冰放在沸水里他迟早将会融化,但是将一块巨大的冰块放在沸水里,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取出,再次安置好地方,那么这块冰也不会融化完,这就是,夺舍。将自己的灵魂经行极端凝聚,就好像一块冰,在肉体里就好像在冰窖里,不用担心融化,如果灵魂未大成前失去肉身保护,就好比将冰块置于沸水中,坚持不了多久。但,也能坚持一会。夺舍就是,将灵魂从自己肉身从出来,再到另一具肉体之中。当做,有三件必要的事情,第一自己的灵魂必须强大起码要能坚持失去肉身保护这段时间;第二能保持还不够,在进入准备好的肉身,那具肉身必须要有灵魂存在,灵魂消散了的不行,同时还得保持清醒并吞噬或者将那具灵魂赶出这具肉体,2个灵魂同时存在肉体这必将出事;第三,做到单独灵魂存在后,还得熟悉这肉体的血脉和力量,灵魂和肉体必须相互融合。如果,遇

第3章成功夺舍(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