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丽小声问林玉琴,“那以后还能起来吗?”
“那必须能啊!”林玉琴低迷的情绪掀起一丝昂扬,“5年一小涨,十年一大涨,什么东西都有高有低。”
“只不过,行再什么时候起来,姐没法说,可能明年,也可能明年,还可能大后年,这事谁也不敢打包票。”
陈秀丽垂着眼眉,心里算了一笔账,价格低是囤货的好时候,待到价格起来,再出手就可以翻翻地赚钱。这两万块虽然是赔本赚吆喝,但必须得卖出去,这样她才有周转的资金。
第二日,陈秀丽联系卡车,把5000斤地龙骨给林玉琴送过去。
赵燕听说有卡车来陈秀丽家拉货,以为她有了销路,小跑着来家里找她。
待看到陈秀丽烘干房里堆积的药材时,赵燕满怀期待的脸垮下来,多余的话再也没说出口,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冯大头最终还是同意了李老板的提议,让人把药材拉走了,只是说好的货款,却迟迟没有打给他。
夫妻俩为此跑了好几趟县城,最终只要回一半的钱。
药材卖不出去的消息,一阵风似的传遍太平镇的各个角落。
王萍来到陈秀丽家,看到那满屋的药材,抚着胸口半趴在门框上。
“我的妈呀,这些个药材可怎么整?”
陈秀丽早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显得十分平静,“屯着呗,早晚能涨起来。”
她打量着烘干房,心中愁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冬天马上来了,在大东北,不烧火的屋子和外面一样冷,零下二十多度是常态,墙面上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霜。
要想保存好这屋子药材,就必须每天保证正常烧火。而这,需要大量的柴火。
柴火山上有的是,可是陈秀丽家里没男人,她自己倒是不怕吃苦,但毕竟力量有限,该怎么办呢?
“让你爸帮你上山捡,你别愁了。”王萍说出的话,感动得陈秀丽鼻头一酸。
她笑眯眯看向王萍,”算了吧,别为难我爸了,咱家这些年柴火都捉襟见肘。”
“他以前是懒,这两年变了很多,让他去吧,不捡多捡少也行,咋地都能够你一天烧的。”
“妈,家里的苞米核要是十块钱一丝袋子,你卖不?”
“卖啊,那玩意也不值钱,只能烧火。”
王萍恍然大悟,“你是要买苞米核,那得买多少?”
“我估摸着50袋足够了,500块钱,比买柴火便宜多了。”陈秀丽笑着说,“一会你帮我宣传一下。”
“乖乖。”王萍瞪着眼睛,满脸写着服气,“怀你的时候啥好吃的也没吃到,还总挨饿,你那脑子是怎么长的呢?”
秋收时节,村里其他人都忙着收粮食,陈秀丽家里却没什么活了。她和周怡君的口粮田只有6亩多地,老早就收回来了,金黄色的玉米棒子整整齐齐码在院子里搭的架子上。
陈秀丽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从农业站买回来PH试纸,园子里药材一直长得不好,说不定是土壤的酸碱度有问题。
为了测试尽可能地准确,陈秀丽特地买了一瓶纯净水。
“妈妈,你在干什么?”周怡君好奇地问。
陈秀丽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试纸,没给周怡君一个眼神,“妈妈在测试土壤的酸碱度。”
“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快要六岁的周怡君是个十足的吃货,陈秀丽笑着低下头,看向自家女儿,“那当然不,啊!”
陈秀丽被周怡君吓得一哆嗦,差点扔下手里的碗。
再看周怡君,身上爬满了两寸长,圆滚滚,碧绿碧绿的柞蚕,不单这样,她撩起的衣襟里包着的也是。
她笑呵呵地伸出手,掌心里躺着两个快要被她捏死的蚕宝宝,“给,妈妈,大鹏说,这个包饺子可香了。”
一股热血直接冲到陈秀丽的脑瓜顶,脑袋翁的一下大了,紧接着浑身上下起满了鸡皮疙瘩。
“姑娘,你从哪弄的这么多蚕。”陈秀丽声音发颤。
在山里土生土长的陈秀丽,蛇虫鼠蚁全都不怕,唯有这绿油油的柞蚕是她的死穴。
“大鹏给的,他让我回来包饺子吃。”
大鹏姓王,是王奶奶的孙子,他们家这两年都在山上养柞蚕。
现在正是柞蚕最胖的时候,再过几天就该结茧。市面上一斤蚕茧要二十几块,就是这绿色的大虫子也要十三四块一斤。
陈秀丽僵着身子去厨房取了一个不锈钢盆,“好姑娘,你把蚕都放这里,然后盖上盖子,妈妈去王家把钱给了。”
王大鹏正在院子里和泥玩,看见陈秀丽,露出大豁牙,“丽姨,给君君包饺子了吗?”
“还没呢。”陈秀丽替王大鹏抹了抹头上的汗,“奶奶在家吗?”
“在呢在呢。”王奶奶从屋里走出来。
陈秀丽迎上去,塞给她30块钱,“大娘,君君嘴馋,拿了你家不少蚕。”
第41章 赔本赚吆喝(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