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朱元琦修的慈地
《凤阳花鼓》的音乐飞在墓地上空。
长长的墓地雨路的两边,一对一地立着栩栩如生的人、兽造型。
万里和凤阳县的陈书记走在墓地雨路上,认真地讨论着。
万里:“你是凤阳县的父母官,一定知道什么是大包干吧?”
陈书记:“大包干是风阳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用老百姓的话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现在凤阳实行大包干的占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万里:“实行大包干的效果如何?”
陈书记:“关于大包干的评价,老百姓有个顺口溜:‘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粮库。”
万里忍不住地笑了:“那好,我就批准你们干三五年!”
陈书记:“现在全县广大的干部、社员都热衷搞‘大包干’,但怕变的思想十分严重。”
万里:“告诉大家,错不了,错了我万里负责!关键是看你们能不能把生产搞上去,社员能不能富起来!”
这时,对面走来一位年长的社员,他背着草筐随意地唱着:“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万里停下脚步,打招呼:“你好啊!老大哥。”
年长的社员:“过去不好,现在好。”
万里:“这是为什么呢?”
年长的社员:“过去搞‘大呼隆’,现在搞‘大包干’。”
万里:“老年知事百世通!你应该知道吧?朱元璋当了皇帝,他这个当年的‘丐帮’帮主怎么也不造福你们家乡的父老乡亲呢?”
年长的社员:“听老辈的人说:朱元璋在南京当了皇帝以后,家乡的人民找他‘讨封’去了,问他怎么办?他说:过去
咱们凤阳是靠着讨饭过活,今后我让你们唱着歌过活。就这样,我们凤阳人开始唱着《凤阳花鼓》讨饭了!”
万里听后大笑不止:“老大哥,我们共产党一定让凤阳县
的父老乡亲听着录音机、将来看着电视过日子!”
北京邓小平办公室
邓小平坐在办公桌前打电话:“……万里同志,你谈的情况很重要。目前还有什么阻力吗?”
远方显现出万里接电话的画面:“有啊!一是国家农委负责人打电话质问我:安徽包产到户省委知道不知道?再是发表张浩的文章,在农村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邓小平:“你打算怎么办?”
万里:“就像你指示的那样:我们绝不听了风就是雨,坚决抓出包产到户的经验来!”
邓小平:“同时,你们还要抓出典型来。”
万里:“是!再过两天,我就赶到凤阳县的小岗村搞调查研究。”
邓小平:“很好!我在等着你们拿出有说服力的典型经验来。”他挂上电话。
远方万里打电话的画面消失。
凤阳县土路
万里、陈书记坐在一辆吉普车上,望着茁壮成长的庄稼,非常高兴地谈论着。
陈书记:“凤阳县梨园公社有个最穷的小岗生产队,他们偷偷地搞了个包干到户,还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万里自语地:“包干到户?……说说看!”
陈书记:“小岗生产队只有二十户人家,根据规定,分了四个包干组。干了不多天,组里又产生了新矛盾,于是每个组又一分为二,变成了八个包干小组……”
万里:“这样一来,一个包干组多的三户,少的也只有两户了?”
陈书记:“对!差不多都是一个门的,有的是父子组,有的是兄弟组,可是没干几天,又有吵架的,还是干不好。”
万里:“那怎么办呢?”陈书记:“生产队决定召开大会……”
(闪回……
小岗生产队队部
一间不算大的房子,挤着二十来个社员,多数人拿着烟袋抽烟,再加上满屋的烟气,显得是那样的沉闷。
生产队长看了看一言不发的社员,有些焦急地:“就要春耕了,大家说怎么办吧?”
一个中年男社员鼓足了勇气:“这样干不好,叫俺说啊,干脆包干到户!
生产队长一怔:“其他社员的意见呢?”
“同意!”全体答说。
生产队长整着眉头想了想:“你们如果能答应我两个条件,我就同意包干到户。”
“说吧!队长……”社员七嘴八舌地说。
生产队长:“第一,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的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谁也不能装弄种!
“行!
生产队长:“第二,我们是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对上级和队外任何人讲,谁讲谁就是与全村人为敌。”
02(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