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集0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时……)

    郁教授和牟记者驻足京西宾馆门前,一十分深沉地回忆着:

    郁教授:“正当全国刚刚掀起真理标准大辩论的时候,中国经济代表团访日归来,向政治局汇报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快的三条经验:一是大胆地引进新技术;二是充分利用国外资金;三是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这对中央高层决策影响极大。为此,中央决定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六日召开国务院务虚会,会址就选在这座京西宾馆中,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六十多人参加,会议开了一个多月。”

    牟记者:“与此同时,在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的支持下,胡耀邦为首的中组部以‘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决心,大力平反冤假错案。不久,中组部等五个部委连续召开会议,向中央拟了一个《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中共中央以十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

    郁教授:“邓小平在关注上述国家大事之外,他作为主管外事的副总理除去积极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还于八月十二日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接着,又应金日成主席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于九月八日访问朝鲜并参加朝鲜国庆三十周年的活动。”

    牟记者:“我作为中国的记者有幸随邓小平出访朝鲜。另外,在中国党政代表团回国以后,我又有幸随邓小平考察了东北三省的工业。当我们参观了本溪钢厂向大庆油田进发的路上,小平同志在他的专列中约.见了我……”

    (随着牟记者的画外音结束,画面转入过去时……)

    东北大地

    一列墨绿色的专列飞驰在东北大地的青纱帐中。

    渐渐化人火车专列厢:

    邓小平坐在像是办公室一样的桌前,看着对面的牟记者,问道:“牟记者,听说你对我国的钢铁事业有着格外的兴趣,是这样的吗?”

    牟记者有些沉重地点了点头:“是的!我除去作为记者的特殊爱好而外,还有一个感情囚素,那就是我的丈夫在辽沈战役一结束,就被陈云同志派到鞍山去接收鞍钢了。”

    邓小平:“这样说来,你的丈夫算得上是一位老钢铁了!他还在鞍钢工作吗?”

    牟记者:“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迫害死了。”

    邓小平低沉地:“你一定要节哀。你们有几个孩子?”

    牟记者:“就一个儿子。在北大荒当了六年知青,现在鞍钢一边当学徒工一边自学。”

    邓小平:“为什么不考大学呢?”

    牟记者:“孩子在一九七五年底考上了钢铁学院,因受我支持整顿的牵连,又被学校除名了。”

    邓小平:“真是没有道理啊!”他看着牟记者那凝重的表情,有意转移话题,“你对本钢的印象如何?”

    牟记者:“说老实话,我真是感慨万千啊!从建国初期我就跑钢铁战线,自然本溪、鞍山这些钢铁基地就是我采访的重点。那时,我每每坐上东出山海关的火车,眼前就会出现钢花四溅的壮观场景。可是现在呢……”她突然停了下来。

    邓小平:“继续说下去。”

    牟记者:“我听了你说的这段话:‘现在就是要好好地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老是跟着人家后面爬行。什么是爬行主义?这才是真正的爬行主义’之后,我真的不知道世界先进的钢铁生产经验是个什么样子了!”

    邓小平微微地点了点头。

    牟记者:“再比如你批评苏联企业管理水平比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得多,而我们又是学苏联这一套,至今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我也没有这个体会。”

    邓小平:“那是因为你没有比较嘛!如果你看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再看看我们现在厂矿企业的情况,你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太落后了!”

    牟记者:“您能为我创造这样一个比较的机会吗?”

    邓小平:“等机会吧!”他深深地吸了一n烟,“大庆就要到了,你到过大庆采访吗?”

    牟记者:“到过。准确地说,不止一次。另外,我有一个中学的同学是知名的化学专家,在大庆工作,她也经常给我介绍大庆的情况。”

    邓小平:“好麻!这次你还可以单独和她谈一谈,了解更多的第一手材料。”

    牟记者摇了摇头:“可惜,她在半年前出国探亲了。”

    大庆油田

    邓小平一行在大庆叶书记等的陪同下,走在井架林立的大庆油田旷野的大路上。

    邓小平:“我这是第三次来大庆了!从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体形势还好吧?”

    叶书记:“好!大庆油田已经达到年产原油五千万吨以上,并且稳产了两年,占全国原油生产的一半以上了。”

    邓小平:“了不起!还能稳产多久?”

    叶书记:“至少还可以稳产到一九八五年。”

    邓小平高兴地:“好!你们一定要把油田管理好。”他举目远望,“到处都是井架哟!

第十二集01(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