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
吴秘书搀扶着毛泽东走进光线很好的手术室。
毛泽东坐在沙发椅上。
唐由之大夫为毛泽东解开蒙住眼睛的纱布,遂又小心地上眼药。
毛泽东放眼看去,惊奇地:“我看清楚了!”
唐由之:“主席,还得蒙上纱布。”
毛泽东固执地:“不!我要回书房看文件。”
唐由之:“主席,这是不行的啊!”
毛泽东:“行!吴秘书,扶着我回书房。”
吴秘书:“主席,要听唐大夫的。”
毛泽东生气地:“你不扶,我自己回去!”他说罢踉踉跄跄地向前走去。
吴秘书快走两步,扶着毛泽东向前走去。唐由之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走到桌前,问道:“吴秘书,有新送来的文件吗?”
吴秘书把同样大小的两封信呈上:“有电影《创业》编剧张天民写给主席的信。”
毛泽东拆阅来信。画外音:
“《创业》上映后,广大石油工人和其他战线上的工农兵观众,反应强烈,感到受到鼓舞。但在同时,也受到了领导上的严肃批评……”
毛泽东感到眼睛不舒服,揉了两下继续看信,画外音:
“我和文艺界不少同志对十条意见有不同看法,但谁也不公开讲。……考虑再三,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部影片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今后创作怎样搞的问题……”
毛泽东的眼睛淌出了泪水,他只好合上双眼。
唐由之肯切地:“主席,把眼睛再蒙上吧?不然手术就白做了。”
吴秘书也苦苦劝说:“主席,听唐大夫的话吧,我帮你读这封信嘛!”
毛泽东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毛泽东的书房
吴秘书搀着用纱布蒙着左眼的毛泽东在室内缓缓踱步。
毛泽东整着眉头,似在思索什么事情。他突然命令地:“把我扶到书桌前边。”
吴秘书遵命把毛泽东扶到书桌前。
毛泽东有些吃力地坐在桌前:“拿笔来!”
吴秘书一怔:“做什么?”
毛泽东:“我要对《创业》做出批示。”
吴秘书:“再过两夭,主席眼睛好了再批还不行吗?”
毛泽东:“不行!一分钟也不能等。”
昊秘书摇了摇头,把笔递到毛泽东的手里。
毛泽东几乎是闭着眼睛,在一揉白纸上批示。
吴秘书随时将写满的白纸拿走,前后一共六张。
毛泽东拿着笔:“吴秘书,给我念一遍!”
吴秘书念道:“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于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此信增发文化部及来信人所在单位。”
毛泽东把笔往桌上一掷:“好!”
在郁教授、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画面。
郁教授:“毛泽东对电影《创业》的批示,冲破了‘四人帮’所盘踞的文艺领地,很快飞向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全国的文艺工作者无不为之欢呼、雀跃。诗人也竞相呐喊:‘啊!冰雪就要融化了,春天还远吗?’……”
牟记者:“被压抑的火山爆发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笔,奋力揭发、批判‘四人帮’及其在文化部的亲信。与此同时,正当全国人民争看电影(创业》,向大庆工人的创业精神学习,掀起新的整顿新高潮的时候,‘四人帮’又积极地策划于密室,寻求新的反扑时机……”
(随着画外音的结束,画面渐渐转入过去时……)
钓鱼台十七号推
江青用力地摇着手中的文件,撒泼地:“你们看,张天民告了老娘的刁状,我不怕!”
姚文元焦急地:“江青同志,我们光不怕还不行,恐怕还得问个为什么?”
江青:“有什么可问的?张天民这个年轻人给主席写信,后面总有坏人支持,可能有坏人!”
张春桥:“一般的坏人能送到主席的手里吗?”
江青:“我所说的坏人是指他们的黑后台!叫我看啊,他这个黑后台是借着主席要调整文艺政策的机会,逼着主席做这个批示的!”
这时,走进一个女秘书:“报告首长!于会咏他们打来电话,据可靠的情报:他们又在利用电影《海霞》作文章!”
江青听后火冒三丈:“作吧,作吧!我看你们能把老娘怎么样了!”
姚文元:“我要提醒江青同志,电影《海霞》的背景比
《创业》要复杂得多。”
张春桥:“不要忘了,周恩来在春节期间分三次看完了
《海霞》,给予肯定,还建议用它招待国际友人。”
江青平静下来:“照你们这样说,利用《海霞》作文章的不是邓某人,而是周恩来?……”
02(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