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做梦都想暴富后,我穿成塌房偶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曾一路前往世界的边缘,亲眼看见坚固的铬墙从地面一直向上延伸……

    ……考虑到许多世纪之后,我们的大气压才会同地下气槽中的相同,恐慌又平息下来……

    宇宙的开端仿佛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了呼吸……

    顾德友已经把这个故事看了三遍。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他惊叹于作者能够用小说这种形式将热学第二定律讲的如此透彻且富有诗意。

    热学第一定律上过几年学的应该都知道,即能量守恒定律。

    而第二定律,估计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而要解释清楚热学第二定律那就太复杂了。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孤立系统下,熵只能增加,或者不变,也就是著名的熵增原理。

    通俗一点的概述下来就是,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出任何代价从低温物体传导到高温物体。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说,就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任何其他影响。

    基于这条定律,科学界从而诞生了一条热寂理论。

    如果把整个宇宙看做一个封闭的系统,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最终导致能量分布均匀,能量趋向绝对零度,宇宙无法维持生命。

    一个无限悲观的宇宙终极命运。

    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宇宙的诞生是源于一次大爆炸,而后这片空间中的一切活动都是这场大爆炸所产生的余热。

    而一切活动都会增加宇宙的熵,让这场余热凉的更快。

    了解这些信息,才能看到这篇叫做《呼吸》的科幻小说。

    作者在文章中脑洞大开,基于热学第二定律创造了一个氩基文明,这个文明的机械人依靠氩气,也可以称之为空气而活着。

    他们的肺部就像电池,里面的空气用完以后,拿到充气站充气。

    如果来不及更换,在短短几秒内就会死亡。

    而死亡后的机械人虽然在换上新的空气肺以后,就会复苏,但记忆却会完全消失,变成一个傻子。

    故事从一个小的不能小场景作为开端,诗文朗诵和时钟出现了不同步的情况见到小说的主人公,也就是我作为一名解破学者决定做一个实验。

    解剖自己,窥探记忆存储的秘密。

    不到两万字的短篇小说,没有任何戏剧性的情节。

    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微妙的表达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故事的入门门槛很高,不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会看的莫名其妙。

    但对顾德友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把故事中的“空气”“气压差”和“熵”“熵增”关联起来,对应最后讲述者在最后对自我解剖发现的气流对氩基生命的影响。

    就是熵增的最后结果,热寂。

    在这篇文章里,顾德友看到了严谨的设定,有趣的脑洞,极具浪漫的创作手法。

    “不过还是有一些漏洞,讲述者通过对大脑的观察得出时钟变快是因为机械人的头脑变慢了,因为气压差的原因,气球经过头脑的压力变小了。”

    “但真的要说的话,大脑变慢了,人的反应的动作也会变慢,重力加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下落其实是变快了的,按理来说,应该有人会注意到。”

    合上书籍的顾德友开始延伸思考。

    不过想了一会儿,他就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好笑。


第293章(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