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坏李长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长河一笑:“这是我想出的法子,本王把他叫做王府圆桌会议。”

    方新一愣:“王爷想出来的?”

    “是啊,道理很简单,我是王爷,这点天生注定,不可改变,那要人别人如何才敢跟我说真话,讲真事?”李长河说着指了指厅堂正面:“高高在上肯定是不成的,只有直面每一个人,如果交流时我们对等平齐,才会集思广益。”

    “对等平齐,集思广益…”方新默默念着这两个词。

    是的,如此环境之下,平等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对等,孟子作为革命派,最强调的就是君主和百姓需要对等交流。所谓对等,并不是说一样了,而是就算身份悬殊,在地位上,经济上我们有差距,但至少在交流时,我们是对等的,二者动能畅所欲言。

    这种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把王府议事改为圆桌会议的原因。至少在交流谈乱时,我们是对等的。

    方新沉默许久才拱拱手,面色复杂。

    李长河不知道他为何这样表情,只是道:“本王刚刚见识了方先生之才,觉得若只是个掌柜,是在太过屈才,如今严昆管事需要打理王府北方生意。

    他留下的众多酒楼就没人管了,虽设了掌柜,但是王府如今在京城就有听雨楼,知月楼,知秋楼,还有咏月阁几处大酒楼,总要有人总权经理此事,我想让方先生来,如何。”

    放新惊讶得嘴巴微张:“王爷,这…在下月前不过一落魄书生,王爷收留已是大恩大德,不敢再图更多。再者…再者王爷就不担心在下是不怀好意之人吗?”

    李长河哈哈一笑:“你以为演电视剧呢。”

    “哈?”

    “咳咳,我是说世上确实可能有不少心怀鬼胎之人,但我相信你不是,而且本王相信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李长河道。

    方新默然,重重行礼。

    李长河之所以不怕,是因为古代人口可不像后世,一个城市动不动上千万,明、清之前,能过百万的大城估计只有唐鼎盛时期的长安城。

    屁大的开元城,开元府衙役他都认识,孙文砚为首的大批说书卖唱的经常帮王府做事,暗面势力的孙半掌也在王府谋生,他只要想知道,什么样的人能查不出来?

    所以他根本不担心这方新的身世。

    …

    就在李长河巡视,时不时和几个工匠聊聊天的时候,府里的严孤跑来告诉他,宫里来人,传唤他入宫。

    李长河好奇,回到府中发现来的就是之前那个瘸腿小太监贵临,他恭敬的说是皇上让他入皇城,还传唤了许多大人。

    路上他不解的问贵临是怎么回事,贵临说好像是夏那边来使节了,而且说的是大事,所以让他去。

    李长河点头。

    很快,他们就到达午门,下马后直入长春殿,等他到的时候,已经来有许多重要人都到了。

    何昭、德公、薛芳、鲁节、汤洲为、毛鸾、包拯、梦知叶等等。

    太子虽然回京,但依旧禁足东宫,所以没来,李长河一进大殿,众多目光汇聚,他快步上前,来到何昭面前,小声问道:“何大人,这是出什么事了。”

    何昭看他一眼,不动声色的道:“夏国来使节,要臣服于我国,拜我景国为宗主上国!”他说完神情自傲。

    李长河心里一跳,说曹操曹操到啊!他的郁金香计划可以接着推进了!

    夏国使者的到来使得战争带来的沉重气氛难得有了一些缓和。

    夏国来的使者是党项族野利部人。名字叫野利旺荣,野利旺荣虽是夏国人,却能说汉话,懂汉字。

    他带着国书,节杖而来,来意也当着众多大臣和皇帝的面说得清楚。

    代夏国君主来上国景国认错,同时愿呈上国书,向景国称臣,但从未提及他们占据的唐隆镇的事。

    这点上,双方都很默契,皇上也没有提,德公等人都没提及,只要何昭皱眉道:“那唐隆…”

    话还没说完,就被德公打断:“皇上,既夏国敬畏我景国上国之德行,愿表臣服,是两国之幸,是天下之幸,所以应该让礼部卜官择良辰吉日,以受朝拜。”

    皇帝高兴的点头,“孟知叶,此事你去准备。”

    孟知出列,拱手接旨,然后皇上又问了野利旺荣一些问题,随后朝会就这么散了。

    而野利旺荣将暂时由于鸿胪寺安排,在京中驿馆落脚,等待礼部占卜,择良辰吉日,然后准备典礼,夏国正式向景国上国书,表示臣服。

    同时,皇上下令开元府衙门负责将这消息以公文告示的的方式公布出去。

    到时候,必然鼓舞人心,上下欢腾。朝廷有面子,百姓增强自信心,上下都高兴。

    至于唐隆镇…

    出午门的时候李长河回头看了身后高高的城楼,他已经安排鸿胪寺官吏安顿野利旺荣,这事看起来光鲜,但其实是很无奈的,民众要一个说法,朝廷需要面子,唐隆镇却只能放弃,因为大军在北面,准备进攻辽国。

第601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