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四 欢喜聚大团圆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人共性:恨人有、笑人无、嫌人穷、怕人富。

    短短十二字,自葛家异地落户,体会的淋漓至尽。

    葛天冬未中秀才之前,葛娘子不被村人正眼相待,言语挤兑是常事。

    一朝中榜,总算能扬眉吐气,村人背地里险要将牙咬碎。

    又见喜月入门带来的那些嫁妆,心头那叫一个酸。

    眼馋葛家日子越过越好,有那红眼病的妇人肉里挑刺。

    瞥见葛娘子摘艾青回来,故意大声与身旁妇人道:“儿媳妇不在身旁伺候尽孝,娶回来又有什么用?”

    身旁妇人酸道:“若换是我,早在镇上享福,还做什么地里活。”

    葛婆子性子温吞,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悄声道:“莫与她们置气,没必要。”

    葛娘子却是忍不了,凭什么受这窝囊气?

    朝地上啐一口,翻白眼道:“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吃饱撑的。”

    施施然从两人面前经过,眼皮都不带翻一下。

    又与葛婆子道:“福气这种事羡慕不来的,有些人这一辈子也只有眼红的份。”

    葛婆子无奈一笑,自孙子中秀才,村里人和气许多。

    但总有少数一些人不留情面,极是难缠。

    自家儿媳妇是个要强的,不肯忍气吞声,时日久了梁子越结越深,不见得是件好事。

    抬眼去看那两妇人,果然一脸愤怒,横眉竖目,冷声道:“得意什么?还不是个乡下婆子,累死累活做苦力活,拿不起当婆婆的范。”

    葛娘子不受挑拨,冷哼一声,回头道:“没得让人敬重的才拿婆婆的乔。”

    说完扭回头笑一声,任身后两人如何再酸,不再搭理。

    婆媳处这些年,葛娘子自是知晓婆母心思,待走远,道:“这种人就是抬着她们也不会给好脸,咱又不求着她们什么,没必要低声下气。”

    “娘你信不信,咱越是不吭声,越是纵得她们蹬鼻子上脸。”

    “我还就不信了得罪了又能如何?真有待不下去那天,我还不稀得在这村里住呢。”

    葛娘子怒着说完,又小声道:“若不是咱家还欠着外债,这山上东西能换些钱,我真不耐烦在这村里住。”

    科考、回乡、再加上天冬成亲,欠了杨家小二十两。

    不过公爹涨了工钱,天冬每年还有四两,再加上地里出息,年把就能还上。

    葛娘子没因欠亲家的钱就想赖账,反想尽快还完,日日从早忙到黑,什么能换钱都往家里划拉。

    只想着如此一来,自家腰杆子更能挺直。

    对喜月这个儿媳妇,她满意的紧,能干且不提,嘴甜又会来事。

    越是相处下去,越发能感受她的好。

    以及杨宋两家的好。

    心中美滋滋的想等还完债,手里存些钱,孙子出世送份拿得出手的礼。

    虽说喜月能挣钱,但能帮一把是一把,到时要抱小娃,她这个应婆婆的必须得出力。

    这样一想,还就真如宋家大伯说的,搬去他们村里住更方便。

    镇上住她是不想的,不能因是儿媳妇的铺子就硬凑过去,没的让人看轻。

    也会惹人嫌。

    当长辈的,她就一条心愿,儿子天冬过的好,一家子和睦,比面子重要的多。

    这样一想,村里那些酸言酸语,她都懒得计较。

    更没空计较。

    挣银子还债要紧。

    回到家,婆媳两人便开始收拾青艾,弄的干干净净,省得喜月再费第二遍事。

    次日一早便让葛老爹送过去。

    孙子有出息成了亲,日子过的更有盼头,葛老爹那叫一个人逢喜事精神爽。

    十几里路一口气走到镇上,都不带喘一下的。

    喜月瞧见他背着篓子过来,知是送青艾来,忙去接。

    葛老爹径直背去后院,口中乐呵呵道:“不累,这点东西没什么份量。”

    篓中青艾看着就干净,喜月知婆母费了心,也不多说什么外道话。

    逢年过节多孝顺便是。

    葛天冬在县学衣食住,俱都打理的条顺,不叫家里人再费心。

    郑婆子看在眼里,笑一声道:“你们这是两好并一好,婆媳两个一个好可不成,总要双方都好,就会越来越好。”

    又叹喜月命好,嫁个秀才小郎君,体贴又情重。

    婆家虽则穷些,但是知理。

    难得的福气人。

    喜月笑笑,倒不吝言,尽捡好的说,把婆家人夸了又夸。

    葛老爹送完青艾去木铺,杨应和一见他就笑起来:“老爷子,咱接了桩细致活,昨有个管事寻来要几扇屏风架子,这活全赖你老出手了。”

    葛老爹笑着说道:“拿了工钱,这都是应该的,天冬留了许多花图,那人家可有提甚要求,咱要尽量让人家满意,真做了富贵人家生意,铺子可就不一样了。”

 

番外四 欢喜聚大团圆 上(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