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三 欢儿与程家篇(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子一如寻常,平静而过,转眼至八月里,宋腊梅和张成业正式议亲。

    杨宋两家喜气洋洋,原五与方生巡街时不免调侃他两句。

    言道若方生有意,新郎官非他莫属。

    方生失笑,末了叹道:“他们两个挺合适。”

    原五搭上他肩膀:“我们两个难兄难弟,怕不是一辈子孤伶伶。”

    方生挑眉:“我是无怨无悔,只怕你会不甘心。”

    原五浪荡一笑:“你开过荤,还有个儿子,我可还是清白身,也想当爹呢。”

    方生笑了笑:“你总会如愿的。”

    原五跟着笑:“借您吉言。”

    眼看到冬月,欢儿与程望成亲近一年,仍是没个喜讯传出。

    便有些闲言出来。

    更有多事的妇人劝欢儿去看大夫。

    欢儿极是无语,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程望同是不着急,想着两人还年轻,再等些时日也不打紧。

    反倒程连比他更心急,心心念念的小侄儿、侄女这么久还没来。

    有时打量两人,都不知道哪个有问题?

    愁人!

    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程英这个大姑姐自也不会多嘴,想着同年成亲的喜月也是没动静。

    虽则葛天冬常在县里,总也有回来的时候。

    许是时候未到,也不去惹人烦,只静候佳音。

    天冷人犯懒,欢儿早上起来睁不开眼,却也没多思,反想着住去铺里,省得早起吹冷风。

    程望不舍,到底想她能多睡一会,点头应了。

    欢儿夜里上床倒头睡,早上哈欠连连,宋腊梅看了几日,心里犯嘀咕。

    她寻常可不这样。

    偷偷问欢儿月事可曾来。

    欢儿稀里糊涂,日子压根没用心记。

    喜月却是记得,上一回两人前后日子,这会子她身上已经来了。

    当即扯着欢儿去隔壁铺里喊程望,让他们找石大夫看看。

    程望震惊,迷迷糊糊去了,回来时咧着嘴。

    可见有了好消息。

    程连喜滋滋,终于能做叔叔了。

    最高兴的要数杜巧娘,听到信就跑来镇上。

    双手拜佛,喜的不行。

    这些日子村里闲言不少,两个闺女都没个动静,她都着急了。

    也不敢催,担心的是夜里都睡不安稳。

    交代好一番,让欢儿仔细些。

    末了目光又投到喜月身上。

    喜月双手一摊:“你女婿这一个月都在县里没回来,我一个人可没法怀。”

    又笑道:“这样错开也好,省得铺里忙不开。”

    杜巧娘勉强不得,没多言语。

    当夜归家,程望喜不自胜,不让欢儿下厨,搬张凳子让她坐着等饭上桌。

    程连去告诉程英,程英亦是欢喜,拎了鸡蛋来探,又嘱咐程望多照顾着些,莫要操劳云云。

    忽的成重点关照对象,欢儿还有些不适。

    不过,心中是欢喜的。

    原五知道后,见到程望满是感慨,明明觉得还像个孩子,却要当爹了。

    拍拍他肩膀,叹着真的长大了。

    竟有种老父亲般的欣慰。

    一晃几个月过去,肚子鼓起显怀,喜月把活计揽过去,只让她守着铺子卖糕。

    郑婆子过来闲话,言道欢儿眉眼柔和许多,有点当娘的模样了。

    欢儿笑了笑,此的她幸福极了。

    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八月初平平安安生下个男娃,程望喜极而泣,僵着身子抱娃,心中那叫一个柔软。

    眼下的好日子是他未曾想到过的,倍加珍惜,对欢儿百依百顺,无有不从。

    月过十五,年过中秋,转眼又是一年过去。

    原五已是二十有六。

    因上面有哥姐,原五的娘已过六十,身子一日不如一日。

    春上时,孙母在家做活,这日迎来意外之。

    原母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寻上门。

    见面未曾开言,先抹了一把泪。

    孙母静静看着她,一言不发。

    原母哭一场,方凄凄开口:“妹子,我来这一趟自家也知没道理,可我是当娘的人,且时日不多。”

    “原五这孩子,说起来都是我耽误了他,若家里支持,他和程英也不至于如此。”

    “这都是命啊,若程英在你家过的好好地,他也就不惦记了,当娘的不能眼睁睁看他等一辈子,我求求你放了程英,便是离了家也同样会照顾着这家里。”

    原母说着缓缓弯下膝盖:“我替两个孩子求求你了,总不能让他们这样折磨一辈子。”

    孙母红了眼眶,站起身走两步别过脸:“你走,我与你没甚说的,好没道理。”

    原母老泪纵横:“是不该找上门,可我

番外三 欢儿与程家篇(下)(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