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7 章 同意亲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过两日,赵媒婆再次登门,听宋家有意结亲,笑容更是灿若一朵花。

    安排见面一事,当天下晌就有了消息。

    转天刚好是逢集日,让李庆有守在铺里,宋腊梅远远看一眼。

    徐氏找到赵春兰,想让她一道陪着宋腊梅去镇上:“我原想着叫艳红跟我一块去,博文见凉气这两天不舒坦缠着她不松手,实在脱不开身。”

    博文是她的小孙子才两岁,徐氏极疼爱,不忍见他哭闹。

    赵春兰一口应下:“我也是她嫂子,她能有个好亲事,我心里也高兴着呢。”

    喜月犹豫着问徐氏:“大娘,我能去吗?”

    杜巧娘先不乐意了:“你去做什么?怎么哪哪都有你?”

    “我想去卖帕子,再说我一次也没去过镇上呢。”

    徐氏先是一愣,后又笑了:“去也成,你们小姑娘有话说,回头她心里真实想法,你得如实告诉我们。”

    喜月点头:“我绝不瞒着。”

    徐氏知道欢儿是杨家路上捡来的,见她想去又不敢开口的样子,心里多少有些同情。

    “你们三姐妹一道去,可得好好帮腊梅掌掌眼。”

    欢儿一下子高兴起来,头点的如同小鸡啄米。

    大清早起来,两姐妹就换上才穿过一回的新衣,仔细把头发梳好。

    用过早饭徐氏领着几人去镇上。

    一路上宋腊梅都紧张的捏着帕子,这可事关她终身的大事。

    喜月更多的则是想着帕子能卖几个钱。

    娘不同意给她置东西,她就自己想办法赚钱。

    听徐氏说纵横两条大街把镇子分成四块,街道就叫南北、东西大街。

    李家的豆腐铺子开在东西大街的东大街道上。

    镇北就是大集市,看着十分热闹,摆摊卖什么的都有。

    要先办正事,没有多停留,朝南行去。

    南北大街的正道足有一丈多宽,两旁是各种铺子。

    有那三层高的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比老家镇上的房屋精致的多,喜月看的津津有味。

    被欢儿扯着往东边拐。

    越是靠近李家铺子,宋腊梅越是紧张,脸上又红起来。

    徐氏安抚她莫要紧张,李庆有并不知道她们会何时来。

    虽是不知道,李庆有卖着豆腐,眼睛不住进外面看。

    那日去三姐家,姐弟两人在他前面走着,后面经过两人去的那家院门前,看清她样貌,他就起了意。

    原以为还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娘这回答应的很痛快。

    他心里激动着呢。

    李婆子这也是没办法,自打她拆散郑家那门亲,再相看人家李庆有就推三阻四的。

    好不容易他又相中一个姑娘,她打探过样貌性子都不错,做活也麻利。

    虽家中情况复杂些,倒也不影响什么。

    这才同意。

    “呶,那卖豆腐的就是。”

    一行人打从铺前过,徐氏小声提醒着。

    宋腊梅只看一眼,就垂下头。

    喜月盯着看好几眼,就发现那李庆有正望过来。

    显然发现了她们。

    听她这样说,宋腊梅紧张的两腿发颤,路都要不会走。

    喜月和欢儿一边一个搀着她:“腊梅姐别紧张,他又不吃人。”

    徐氏与赵春兰小声说:“瞧着做活麻利的。”

    “笑眯眯的看着也和气。”

    说话间一条街走到头,再由原路返回去。

    这回宋腊梅羞的脸都没抬起来。

    就觉得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脸上,恨不得头埋成驼鸟。

    待离开东大街,她脸上的红才散去一些,总算没那么紧张。

    当街,徐氏也不好问她意见。

    只等回去再说。

    喜月要卖帕子,就找去布铺。

    绣艺虽不是太精巧,布铺娘子也收了。

    除去成本,三张帕子卖了十五文。

    欢儿已经很高兴,喜月却苦起脸,绣这些时候,还不如打柴赚的多。

    徐氏笑着安慰:“柴可不好卖出去,你这帕子却能越绣越好。”

    喜月苦笑着没言语。

    心道若是靠绣帕子赚够添东西的钱,只怕自己也能出嫁了。

    还做个屁的买卖。

    也没有心思再逛,一行人朝家去。

    路上,徐氏就问宋腊梅觉得他人如何。

    宋腊梅只匆匆看一眼,长相不出色,人也不高大,感觉一般。

    但心知家境好,人又长的好,就轮不到自个。

    思量再三,点了点头。

    徐氏欣慰笑笑,拉着她的手:“你能嫁个好人家,我对你娘也就有交代了。”

    欢儿抿着嘴不说话。

    喜月想完自己的心事,抬头就发现她不是很高兴。

第 27 章 同意亲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