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6 章 心情复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粗面馒头一文钱两个,杨应和没敢多买,就买了四个。

    细米十文一斤,糙米只要七文,他买了三十斤。

    就这也吃不了几天,毕竟家里人多。

    又交代办完户契给宋常富割了一块肉当谢礼。

    最后从篓里掏出两把木梳,一把给赵春兰,一把给杜巧娘。

    听花钱赵春兰心里难受。

    不过也道:“谢礼是该给,他同意咱落户这,又是划宅地,又是分地,这人情是能还一分是一分。”

    吃过馒头,杜巧娘面色好看许多,把喜月叫过去,给她梳头发。

    赵春兰也把头发新梳一遍,没有铜镜看,但摸着比先前整齐的多。

    空地上的杂草已被除去,地基都挖出形状,地上堆着黄泥,另一边还晒着半干的长茅草。

    他们做活的速度,倒是不慢。

    只有砍木的人还没回来。

    宋大江第一个到的,他看到一家子坐在树的阴影里,就道:

    “下晌先给你们搭个棚子出来,以后也能放柴,就是你们看看搭在前院还是后院?”

    后院还想种菜,杨应和就让他们搭在前院。

    再说以后做木活,放东西也方便。

    “搭在这东边,搭的大些,我们先不建厢房,灶房这边再搭一个净身的房子出来,不用多大,能放两个木桶就行。”

    他这般讲究,宋大江没有多话,一早就打听过,他们原是镇上人家。

    就能理解。

    问清别的要求,人到的也差不多,就开始忙活起来。

    有杨应和帮着打下手,杜巧娘和赵春兰轻松许多。

    不过即便这样,日西沉的时候收工,她们仍是累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杨应和正锯着木头,想着先把水桶做出来。

    得亏出来时他把一套工具都带了出来。

    要是重新置办,又得花大价钱。

    “你们这样干身子哪受得住,要不明日叫两个小工来?”

    要花钱的事,赵春兰哪会肯,摆手道:“今天晚上吃稠些,叫小工省的钱,留着补补身子。”

    “不过就几天,熬一熬就过去了。”

    杜巧娘也道:“钱留着急用,咱初来乍到,伸手找人借钱可不好借。”

    光这一天都花掉一两多银子,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可不就得精打细算着。

    出了汗身上都有味,歇一会娘几个去打水擦身子。

    连日来没洗过发,喜月头皮都发痒,想洗杜巧娘不让:“明晌午再洗,夜里见凉气要冻出来,又得花药钱。”

    一听个钱字,喜月迅速作罢。

    不能帮着赚钱,至少也不要再添乱。

    板车家伙什都拉进棚里,欢儿也被移去棚下。

    杜巧娘给她擦身子,身上仍是烫,又不像之前烫的厉害。

    “好好养着吧,应该是无大碍了。”

    欢儿说完谢话,轻声喊了一声娘。

    杜巧娘心中一颤,把她抱在怀里:“你以后就是我亲闺女。”

    打小对娘就没什么记忆,这会欢儿心中娘的样子,就是杜巧娘的样子。

    她有娘了。

    阿奶病逝,她一度迷茫无措,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有个家。

    有个疼她爱她的娘。

    喜月在旁边看着心里不是滋味,总觉得娘被抢了。

    对欢儿有些敌意,却又心疼她的遭遇。

    心情颇是复杂。

    同样心情复杂还有隔壁宋常贵。

    两家只隔着一道土墙,她两人的话他听的一清二楚。

    手中竹片半晌没动。

    逃难这么艰难,还肯收留一个病女,倒是个好心肠的妇人。

    又想起大哥的话,想撮合他们一块过日子。

    心中有些犹豫,她会对青成好吗?

    白日里去地里做活,进出家门倒是看过她两眼,模样不差。

    只是她一个大姑娘,为什么会愿意当继母?

    那继子看着只小她几岁。

    男人应该比她大十几岁,她又图什么?

    是钱吗?

    脑子里乱糟糟的,拿不定主意。

    此时杜巧娘还不知道有人打着她的主意。

    喝下一碗稠粥,给欢儿喂过药,浑身酸痛的躺在草帘上。

    这些天就跟做梦似的不真实。

    然而身边一切都提醒着,这一切是真真的。

    唉!

    隔几步远赵春兰在叹气。

    石头和阿圆疯玩一天,早进入梦乡。

    就连杨应和也打起鼾。

    她想着家计,难入眠。

    杜巧娘有心安慰几句,又知无用,索性闭嘴没出声。

    累一天,赵春兰没有愁很久,就进入梦乡打起轻鼾。

    蜜豆糕、云片糕、桂花糕……。

第 6 章 心情复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