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换亲你逼的,我一品诰命了你哭什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7章 李祥舌战御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将李祥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他记得徐靖给他的密报中,有提到李祥。

    饶州大火当日,李祥就在场。

    这又是唱的哪一出戏?

    皇帝:“李祥,起来说话。

    你刚才说你带回了多少的粮食?”

    李祥:“回禀陛下,奴才带回了二十万石的粮食,可后面那一百万石粮食真的被烧了?”

    李祥的戏演得不错,他脸上的错愕、痛心不似作假。

    皇帝却在思考着李祥此刻出现,能给局势带来怎样的变化。

    徐靖快马加鞭利用都察院的渠道将人送回来,总不会是来气他的。

    皇帝:“二十万石的粮食,如今在哪里?”

    李祥:“已经送到城外军营之中。”

    听到粮食已经入库,皇帝的心落定。

    徐靖不愧是他手底下最好用的心腹。

    他身在饶州,怕是已经预料到朝中的僵局。

    罢免户部尚书不成,严阁老给出的理由是要让他将功补过,替朝廷想办法筹集损失的粮食。

    如今李祥带着二十万石粮食回来了,哪里还需要户部将功补过,应当直接将人拉到菜市场砍了才是。

    皇帝心情好了,也有闲心思看戏,于是问道:“李祥,你一路南下辛苦了。

    怀里抱着的是什么东西?

    也和朕说说你这段时间的经历吧!”

    李祥第一次站在这大殿之上,环顾四周都是朝廷重臣。

    从前这些人都是李祥点头哈腰的对象,如今他居然可以站在这里,与他们一起向陛下进言。

    李祥握紧怀中的雨伞,想到离开饶州前,宁明歌夫妇反复和他推演的画面。

    李祥高声回答道:“回禀陛下,这是奴才从饶州带回来的,饶州上下百姓献给陛下的万民伞!”

    万民伞三个字一出,朝廷上瞬间安静下来,几个御史的脸色有些难看,他们盯着李祥怀里的东西,带着一点质疑。

    这帮宦官就是软骨头、马屁精!

    为了哄骗陛下,居然连万民伞都弄出来了。

    皇帝没想到万民伞没被烧毁,还被李祥第一时间带回来了。

    李祥见陛下没有说话,鼓起勇气抬头看了一眼,对上皇帝微笑的面庞,他像是有了无穷的勇气。

    李祥:“奴才得了陛下的命令,替西北军筹集军需。

    话说天下粮仓看江省,奴才第一站便去了江省饶州。

    那里不愧是鱼米之乡,在陛下仁政的治理下,百姓们安居乐业。

    饶州知州在帮忙筹备军粮的过程中、替我引荐了几位饶州当地的乡绅。

    那些乡绅听闻奴才是替陛下来筹集军需,说起一段几十年前的往事。

    先帝在世的时候,北方曾闹过一次严重的蝗灾,如今饶州当地,不少乡绅的先人都是从那时候来到的饶州。

    是先帝开仓放粮才让他们的先人没有饿死,又是陛下这几十年来的仁政才让他们从乡民变成了乡绅……”

    今日这帮大臣们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舌灿莲花。

    李祥这马屁,从陛下问起这把万民伞开始,由自身转到饶州乡绅身上,这马屁不动声色又娓娓道来,直至最后他撑开手中的万民伞,为这一切画上完美的句号。

    皇帝激动不已:“好!朕实在没想到,饶州的百姓竟然如此热情、如此质朴诚恳。

    说起来朕整个皇帝也没有替他们做过什么大事。”

    李祥顺势接过话来:“陛下何必妄自菲薄。

    这把万民伞代表着饶州百姓对您的感激之情。

    还有奴才带回来的那一批粮食,也是其中一个乡绅提出,想要让陛下尝尝他的子民,亲手种出来的粮食。

    只是可惜,可惜了后面的那一百万石粮食,居然被人恶意毁了。”

    大殿之上的皇帝刚刚展颜,被李祥轻易又勾起了心中的愤怒,“这个华成峰,实在是可恶至极!”

    杨阁老知道不能再放任李祥继续说下去,于是朝着御史台的方向看去。

    宋御史强硬地打断了皇帝的情绪:“启禀陛下,这李祥巧舌如簧,当初又是诈死离开顺天。

    可见他行事不按章法,这万民伞或为他贪功而伪造的。”

    李祥立马跳出来反对道:“万民伞或许在这位大臣眼中不算什么,但是百姓的心意做不得假!

    奴才离开顺天的时候,户部一文钱都没给,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凭空变出一百二十万石的粮食来。”

    宋御史:“哼,那就更不对了,你说百姓向陛下献粮食,十万石或许还有可能,一百二十万石的粮食,这么个天文数字,绝无可能!”

    李祥就等着他上钩呢,“是不可能,我还没有和陛下细细禀明其中的细节呢!

    这位大人说得没错,这批粮食中二十万石是献粮。

    后面那一百万石是我替乡民找的销路。


第237章 李祥舌战御史(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