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户部侍郎回答得如此响亮,看来是很清楚其中的前因后果。那不妨说出来听听。”
皇帝的一句话让户部侍郎的冷汗直流。
他悄悄抬起眼睛的余光,看到陛下正在注视着他。
该死!
饶州那边到底怎么回事?
华成峰出手被擒,临时放火烧毁粮仓,算是毁尸灭迹。
怎么现在搞得如此被动。
皇帝:“说话呀,怎么不说话了?”
杨阁老知道今日必须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户部的口袋已经被划开了一个口子,若不及时堵住陛下的口,只怕后面还会闹出更大的事情。
杨阁老:“启禀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该商议如何弥补,西北军出发在即,一百万石的军粮不是个小数目。
饶州乃是江省最大的粮食产地之一,这一场大火让朝廷损失惨重,更甚者或许会让当地的粮价起波澜。”
皇帝:“那按照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杨阁老:“请陛下联系饶州的那位军需官,尽快去往江省的其他州府,再替朝廷征集一批粮食。”
皇帝眼中寒芒尽现,“再征一批粮食,说得简单!
户部批银钱下来了吗?
国库中还有多少银两,户部尚书最为清楚。
饶州失火,附近的洪州、江州粮价只会跟着上涨。
一百万石的军粮的费用,朕去哪里弄?
户部尚书出列!”
户部侍郎还在前面跪着呢,户部尚书被点了名,站出来和对方站在一列。
皇帝:“户部看管国库的银两,户部尚书你来说说,朕国库里的钱,还能被这样糟蹋几次?”
皇帝此刻只想把那个华成峰千刀万剐!
根据徐靖递来的密报,烧毁的粮食只有三十万石左右。
可那也是整整三十万石的粮食!
足够西北军两个月的供给!
若能顺利运到西北,至少在入秋之前都不用替军粮的事情发愁。
待秋收的粮食下来,全国的税赋征缴完毕,又会有新的军粮运到前线。
可以说三十万这个数字至关重要。
徐靖给他的密报中,还写明了这批粮食的来龙去脉。
这是饶州的百姓自愿捐赠的一批粮食。
甚至当地的乡绅还自发地组织做了一把万民伞。
当初朝中上下听说他要开凿运河,御史台的那些老家伙天天上奏控诉他劳民伤财。
如今远在千里之外的饶州,有无数百姓渴望着运河通到他们的家乡。
这把万民伞是对运河的肯定,更是对他这个皇帝前半生功绩的褒奖。
现在倒好,被这个华成峰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杨阁老说得容易,让军需官再去筹集粮食。
秋收的粮食就长的庄稼地里,可经此一役民心坏了。
其他州的乡绅见到饶州的情景,哪个还敢出头?
皇帝的脑海中忍不住在想,若是宁明歌的计划一切顺利,军粮、万民伞、民心三者一样不缺。
该是多么的大快人心!
皇帝:“你们户部的人都哑巴了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无话可说是吧?
吏部尚书出列!”
吏部尚书脸色铁青,他没想到户部失火,殃及到他这吏部来了。
皇帝:“华成峰这样心思歹毒的人是如何成为户部主事的,他把这些年的考评都整理出来,替他举荐评优的上官,一律革职。
朕懒得追究了。
华成峰一家全部处死。
户部——”
皇帝看了杨阁老一眼,最终定夺到:“华成峰死了,户部主事的位置空了出来,朕不需要一个哑巴的户部尚书,给他一个哑巴坐主事的位置,都已经是浪费了。
至于户部尚书的位置,暂时空置出来。
至于去江省再筹集一批军粮的事情,交给锦衣卫总指挥使魏长风。
你多带点人手,江省看来是个吃人的地方,若你这把刀都拿不下,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扫视过下面的群臣,似乎在威胁他们。
杨阁老顶着皇帝的怒火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杨阁老:“华成峰万死难辞其咎,但是督办军需才是户部如今最重要的事宜。
若陛下执意要降罪,也应该给户部尚书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君臣两相对望,陛下和杨阁老都十分清楚对方的意图。
陛下想要拿户部开刀已经很久了,饶州大火不过是一个突破口,今日若是保不住户部尚书的位置,那明日整个户部都将被清洗。
随着杨阁老的一番话,户部的官员们已经尽数跪下,吏部、礼部、工部等也有人出言附和。
言官们已经开始了自己慷慨激昂的陈词,大有陛下不收
第236章 李祥回顺天(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