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所有课都是主课,从课表上来看,下午会轻松一些,上两节数学课之后是两节自习课。
但事实上初三生没有那么长的休息时间。
两节所谓的自习课,实际上是语文周考。
以前没上初三的时候虽然有周考,但实际情况是隔一周考一次,语文和数学轮着考,英语和物理轮着考,免得老师的精力都放在讲卷子上去了,来不及赶进度。
但现在是初三,情况就变成了语文和英语轮换着来,物理和化学轮换,而数学则每周都要考试。
楚竟遥从最开始觉得考试真讨厌,到现在只花了短短两周多,就已经接受了如此频繁的考试频率。
接受归接受,上数学课的时候,楚竟遥还是难免会担忧接下来的语文周考。
数学老师正在评讲周末的数学作业。
楚竟遥所就读的师范附中并不是那种会布置很多作业的学校,大约是出于好学校的自信,师范附中所布置的作业向来都只是适量,尽力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
周末两天的时间,数学老师只布置了半套卷子,也就是A卷的最后一道题加上B卷。
A卷的最后一道题是圆的大题,也是楚竟遥他们最近在学习的内容,她掌握得还不是很好,周末写作业的时候就在这道题上卡了许久,卷子一发下来,发现自己果然做错了。
老师讲了一遍卷子上的题目,然后又出了一道类似的题让他们练习。
楚竟遥非常不幸,再度卡住,完全没看出这道题和上一道究竟类似在哪里。
见楚竟遥迟迟不能动笔,欧几里得不由下场指点:“如果在这两个地方再添两条线,是否就和刚才那道题一样了?”
楚竟遥恍然大悟,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剩下的步骤。
她并非蠢笨之人,然而数学题有时候就是这样,见的题型不够多,就不能很快反应出来其中的共通和不同之处,从而无法判断该用什么方法。
她的数学在班级上算是名列前茅,每次月考都能够考到一百三十多分,这主要得益于楚竟遥足够细心,已经学懂了的知识几乎不会出错,然而在难题上,她总是欠缺了一些积累和巧思。
虽然这时数学老师还在班内巡视,观察各位同学的完成情况,并没有开始讲课,但欧几里得并没有趁此机会给楚竟遥分析她的问题。
他还需要更多的观察,才能够寻找到更适合她的教学方式。
此时此刻的欧几里得虽然还没有正式同意成为楚竟遥的老师,但是已经有了做老师的自觉。
数学课结束之后,就是语文周考。
两只残魂知道要考试,已经自觉出去了,以免在考试途中忍不住想给楚竟遥提示。
两节课加上十分钟的课间时间,显然是不够考完一门语文考试的,所以老师们对于考试内容进行了缩减。
选择题、默写题这些缩减不得,阅读题少了,没有名著题,作文要求也少了两百字。
但事实上,要在四百字左右将一篇作文写出彩,那可比六百字要难得多,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尽量将时间省给作文,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到六百字。
楚竟遥的手速倒是很快,但问题是她没有那么多可以写的,所以只能让在她两岁时就去世的奶奶反复去世了。
这一次她照例只能写奶奶去世,不过和往常不同的是,她知道引经据典来描述自己的悲痛与成长了。
杜先生在周末的时候给她讲过《祭十二郎文》,楚竟遥觉得里面有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少人的作文都是从抄《学生作文精选》开始的,楚竟遥抄《祭十二郎文》还算有些技术含量。
其实楚竟遥根本不记得奶奶是怎么去世的,她那个时候才两岁,也就只能记住自己叫什么。
三岁以前的记忆全部都是模糊的,因此楚竟遥可以随便乱编,每一次的细节都不一样,索性不管是周考还是月考,都是封名交叉阅卷,楚竟遥并不担心自己瞎编被老师发现。
就算老师看出来她在瞎编,那也没事,谁的作文不是编的啊?
反正楚竟遥是没办法对着雨中的爬山虎产生诸如“它好坚韧”的感想的。
因为写的是无比娴熟的题材,还化用了不少杜甫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所以这篇作文楚竟遥写得无比顺畅,挤沐浴露一样丝滑,将近七百字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
楚竟遥的习惯是先写作文,再写剩下的所有题,她从选择题开始做起,除了在现代文阅读上卡了一下,其余时候从来没有如此顺利过。
尤其是做文言文阅读,初中的文言文阅读考的就是对课内知识的熟悉程度,而楚竟遥有“私人家教”带着把初中三年的古诗文全部过了一遍,对于课内知识的掌控程度不言而喻。
真是这辈子也没做过这么爽的语文卷子。
学校周考是不让提前交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检查试卷的习惯,不过大多数学生是宁愿在卷子上画画,甚至玩手指
第12章(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