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一件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选择雇用退休职工,等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让老工人在退休之后,继续在生产战线发挥余热,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属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既能给你们沈柴厂解决资金压力,又能增强我们公司的技术能力。”

    “我保证别人说不出二话来。”

    即使田有才不说,林凯峰也不会提雇佣二字。

    人员内部借调,属于合情合理的常见事。

    将部分退下来不久,年富力强,有能力的骨干借调机械公司。

    机械公司负责开工资,发奖金。

    负责大家在外地的生活问题。

    等到老工人们干不动了,将他们送回沈柴厂颐养天年。

    在岗期间,林凯峰相信这些退休专家和骨干,肯定能够带出一大批徒弟。

    即便他们走了,机械公司面临的技术人员短缺问题,也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大家觉得呢?”

    田有才不确定道。

    “我看可以试一试,让咱们厂的退休工人在新岗位发光发热,为兄弟企业提供帮助,我想这不算是忌讳的事情。”

    “要不明天召开退休职工大会,跟大家商量一下?如果没有反对意见,这件事情可以落实下去。”

    耳听众人给出的建议,田有才决定试一试。

    事情只要经过集体决议,相当于有了合法性。

    次日上午。

    离退休职工大会在厂里大礼堂召开。

    一大批还能动弹的退休职工悉数到场。

    经过几个小时的会议讨论,退休职工们竟然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退休以后,他们只能拿到原工资的60%到80%。

    一旦借调到北方机械公司,等于一个人挣到两份钱。

    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人和钱有仇。

    更没有人不想让自家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没想到这件事情落实得这么顺利。”

    厂长办公室,田有才对于上午的会议感慨良多。

    本以为退休职工们不愿意离开当。

    没想到表现得一个比一个积极。

    恨不得马上就跟林凯峰走。

    林凯峰淡笑道“其实这件事情并不难理解,经济改革进行得红红火火,市面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老百姓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地变好。”

    “多挣一些钱,不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一个人挣到两份钱,从事的还是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有几个当父母的会选择拒绝?”

    “凡事能干得动的老工人,老专家,哪个不想为子女多攒点钱?”

    不同于田有才,林凯峰对这件事情看得洞若观火。

    想法能够顺利推进,与上面的风向转变不无关系。

    以往的风向是无私奉献,讲精神不讲钱。

    伴随着国门敞开,大力发展经济。

    民间出现了一个特定的经济名词。

    万元户。

    挣钱改善生活,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田有才表情唏嘘道。

    这些老工人老专家,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子女。

    正如林凯峰说的。

    身为父母,又有几个人不为子女打算呢。

    吃穿用度,谈婚论嫁,方方面面都需要钱。

    “林凯峰同志,谢谢你为我们厂,解决了这么大的一个难题,如果有什么是我们厂能够帮到忙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我一定竭尽所能,帮你们公司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

    “田厂长要是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

    林凯峰也不客气,当场提出了一个请求。

    希望田有才一会能陪他走一趟沈城工业大学。

    “你去大学干什么?”

    田有才问道。

    “继续招募人才。”

    林凯峰如实说道。

    机械公司的影响力仅局限在企业所在的城市。

    要从其他城市招募人才,无论方博年还是陈领导,都帮不上什么大忙。

    北方机械公司所在城市,一共只有三所大学,而且都是文科大学。

    反观沈城,大学数量十几所大学。

    最负盛名的当数工业大学。

    建于四十年代的工业大学,前身是机械专科学校。

    77年更名为工业大学。

    内部拥有大量工科类专业。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如今还没有毕业,就算毕业了,他们的去向也是由国家分配,你去大学吸纳人才,恐怕……”

    田有才万万想不到,林凯峰的想法会这么的天马行空。

    借调退休职工也就罢了。

    竟然又打

第136章 不可能实现的想法(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