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食:随机摆摊,游遍河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 这片土地,并不荒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现在正朝着一家火塘店走去。

    之前在云南没吃到的火塘,在芒康吃到了。

    此时的他坐在一处没有人的位置,这个火塘,其实就是中间火锅,外圈是烤肉,和融合型烤肉店有点像。

    一遍涮菜,一边烤肉。

    店内的装修特别的民族风,就连炉子的周围都是有雕刻的。

    座位与座位之间距离很远,大概有某底捞两个桌子的距离。

    很空旷,吃饭狂野一点也不怕溅到别桌。

    这就是徐尽欢对这家店的初印象。

    他点了很多菜,牦牛肉是必不可少的,真的是贯穿了他整个自驾的过程。

    他眼前的这一盘牦牛肉看起来很血腥,像是刚片下来的一样。

    但其实不是,这是经过腌制的,周围的也不是血水,而是腌制的水。

    还有土豆片和香菇,还有一壶特色的罐罐茶等,他点的菜比较少,刚刚吃锅巴土豆,有点饱腹的感觉了。

    只等了十分钟主菜辣排骨火锅就端上来了,排骨的分量还是挺多的。

    “又是一口清汤锅捏,不过用炭火吃,还是挺有感觉的。”

    原汤蘸料、辣椒粉、干碟和霉豆腐。

    排骨是经过腌制的,锅开了之后徐尽欢迫不及待的蘸酱先塞一块腊排骨到自己的嘴里。

    干香的感觉,腊排骨经过腌制之后非常的有嚼劲儿。

    他发现藏族人民最主要的储藏食物的方法不是放冰箱,而是风干腌制。

    吃完有点油腻的排骨后再喝一口罐罐茶,也就是荷叶茶,一股清香钻入味蕾,瞬间解腻了。

    爱茶人士徐尽欢表示还蛮喜欢这个荷叶茶的,他也是第一次喝。

    徐尽欢将经过腌制的牦牛肉放在铁板上烤,炭火非常的旺,几分钟就熟了,他只喜欢吃嫩的,所以用的是七分熟。

    蘸上辣椒粉,吃下一口,怎么说呢,就是很好吃,完全不输给m3,m6的牛肉,而且全部都是瘦肉,没那么多的脂肪,真的很对他的胃口。

    这个地方不仅是黄风推荐的,美食地图也有这家店。

    世界上没有系统会比美食系统更了解他了。

    除了这些,徐尽欢后面又点了小份的干锅牦牛肉。

    这算是藏餐,但口味却不像是藏餐,更像是干锅牛蛙...

    牦牛肉里面的土豆和薯条一样脆,但却有牛肉干的香,一点都不硬。

    “老板,你这个藏餐...不太正宗呀,不过味道我很喜欢。”

    徐尽欢见老板无聊的坐在不远处,好奇心驱使他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害,从这里开始呀,后面的土地就长不出什么东西了,传统的藏餐怕你们外地来旅游的人们吃不下去,因为那个味道,太原始了,我敢说,你们之前吃过的藏餐,都不是最原始的。

    芒康作为进藏的第一站,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藏餐的缓冲带,给往来的人一个最好的第一印象。”

    此时店里只有两三桌人,老板也生出了聊天的心思。

    “原来是这样,我觉得很不错,徐尽欢说完又吃下一口牛肉。”

    其实徐尽欢知道,老板口中原始的含义,当他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就明白了。

    植被贫瘠的山体,街道上永远扫不干净的红土,但他遇到的当地人却说,这是大自然赠予他们的礼物。

    红色土壤含盐量极高,虽然那不容易耕种,却给予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盐田。

    古法制盐的手艺,他们恪守了一千三百多年。

    但对于外来的旅人,他们会创新到把老祖宗迎接英雄的方式都拿了出来。

    ......

    “加加面来咯,我们店里目前吃面的最高记录是一百五十碗,如果您能吃到一百五十一碗的话,全体面单,终身免费!有没有信心!!?”

    “有!必须有!”

    “没有没有没有,我胃口小得很呀。”

    “哈哈哈扎西得咧!加油!”

    徐尽欢吃完饭,开车兜风的功夫,就遇见一家面馆正在举办活动。

    群众的欢呼声让他停下驻足了好久。

    他这人有时候就喜欢凑热闹,反正现在也没事,就看一看吧。

    “加加面,是有什么含义或者传统吗?”

    徐尽欢问一旁同样在笑着看这个活动的本地人。

    为啥知道他是本地人,听口音咯。

    “以前啊,我们这里的族人在凯旋归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盛出一碗面,以示敬意,而为了答谢每个人的关爱,英雄们每家只吃一口,千年之后,这一口面,就被我们创新成了“网红”食物!”

    本地的藏族人民自豪的说道。

    徐尽欢知道,这里用到的网红一词并不是贬义,而是褒奖。

    因为这家店说的一碗面,就只有平时吃饭的瓷碗大小,而且面汤各一半,徐尽欢觉得,他一口就可以消灭掉。

   

第256章 这片土地,并不荒凉(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