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士无双:重回1976搞科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8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8章

    “合作建厂?你们要和哪家单位合作?”

    苏长茂疑惑不解地看向二人。

    众人讨论的如何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怎么将一分钱当成两分钱用。

    现阶段筹建分厂,会进一步减少海钢手里的资金。

    如此一来。

    与大家讨论的内容,不就背道而驰吗?

    “领导,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提供厂房和部分人员,与第一机械厂一块合作,建设一座军工分厂,用来生产武器装备。”

    当即,赵大力将事情详细向苏长茂汇报。

    海钢拥有较强的钢铁产能,无论什么样的军事武器,都必须用到钢铁。

    第一机械厂虽然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但不代表他们真没有能力创新。

    欠缺的不过是资金。

    只要资金到位,徐天相信第一机械厂,肯定能重获新生。

    两家一块联手,建立武器分厂。

    请求上级首领给予分厂一些政策帮扶。

    比如,向厂里调拨一些专业的军工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

    “好家伙,徐天,你小子的步子踏得真是够大。”

    苏长茂瞠目结舌。

    做梦都没想到,徐天会将主意打到军工行业。

    徐天摊开双手,一脸苦笑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除了生产武器,您觉得我们海钢,还能做什么创收?”

    苏长茂一下子被问住了。

    海钢的主业是生产各类型钢铁,让他们通过别的行业增加收入,确实有些难为人。

    若是想让经济大潮改制不会波及自己。

    留给海钢选择,好像不是很多......

    钢铁厂职工跟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让他们去做别的,他们也不会。

    思来想去,只有武器比较沾边。

    “苏伯伯,我决定进军军工行业,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下来的,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综合了各方面的情况。”

    “除了依托钢铁这个优势,海钢还具备着其他工厂不具备的人才和人脉优势。”

    “哦?”

    苏长茂愣了一下,让徐天仔细说说,海钢的两点优势体现在哪里。

    高考复习如火如荼,这就是海钢人脉优势的契机。

    几个月后。

    会有大量男女青工走上考场。

    就算只有十之一被录取,对于海钢也是天大的好事。

    这些人是从海钢出去的,毕业以后分配到各个部门,都要讲一些香火情。

    一旦某天海钢找到他们,不违反政策,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多多少少会帮海钢解决一些问题。

    恢复高考,代表高考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不会再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

    换句话说,明年有高考,后年有高考,年年都有高考。

    高考夜校的开设,一方面为海钢培养人脉。

    另一方面,考上大学的青工越多,越能提升高考夜校的地位。

    将临时性质的高考夜校,变成固定存在。

    赵大力和苏长茂目瞪口呆。

    徐天的想法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


第128章(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