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士无双:重回1976搞科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

    “呵呵呵,说得好,没有敢想敢干的精神,科学怎么进步。”

    苏长茂第一个鼓掌。

    赵大力,还有两名科长也都跟着鼓起掌。

    天真,幼稚,不可能。

    几乎成了杨总工的口头禅。

    张主任也是不遑多让。

    由于工作缘故,张主任经常接触进口设备和原料。

    每次都是赞不绝口。

    如今,徐天不卑不亢地驳斥二人的沮丧观点。

    赵大力心里说不出的激动。

    负责生产工作的赵大力,不反对使用进口材料。

    反对的是过度依赖。

    杨总工只知道研究,讨论。

    一旦觉得迈不过去,马上就会打退堂鼓。

    “徐天同志,我承认你说得有道理,科学确实需要创新,需要突破,但不代表盲目冲动。”

    “外行指挥内行,这是要出大事的。”

    杨伟民辩驳道:“我们也想甩开对国外进口材料的依赖,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端合金。”

    “但问题是,现在我们办不到。”

    “办不到怎么办?那就只能先暂时依赖一段时间,等到时机成熟,再说自己走路的事情。”

    “杨工说得对,急于冒进的苦头,我们吃了不少了,步子走快是要跌跟头的。”

    不少人纷纷点头,赞同孙立业的求稳发言。

    厂里任务这么重,没时间陪这个下乡知青瞎胡闹。

    若不是看在赵大力和苏长茂的面子。

    徐天都不可能进入这间会议室。

    更别说。

    杨总工程师亲自和他理论。

    孙立业不急不缓地说道:“徐天同志,你可能不了我们钢铁厂现在的情况。”

    “我们厂是国内几大重点钢铁厂之一,每年都要繁重的生产任务。”

    “最近,我们又接到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这样吧,你把你的图纸留下。”

    “等我们忙完眼下的工作,抽出时间集体分析一下。”

    “有什么结果,我们会派人通知你的。”

    任谁都听得出来,孙立业这是在下逐令。

    不过这也是事实。

    海州钢铁厂从上到下,没有时间浪费在和徐天扯皮上面。

    “啪!”

    苏长茂怒不可遏地站了起来。

    “徐天一进来你们开始东拉西扯,不是问他父亲是什么学历,发表过什么论文。”

    “就是说困难,说不可能。”

    “还说要面对现实。”

    “现实是,你们半句都没有问过徐天,他的技术是什么,如何帮助国家提升合金元素稳定性。”

    “上次我拿来图纸,你们倒是看了几眼,结果是哄堂大笑,说他是投机分子。”

    “科学讲究严谨,你们有一丝严谨吗?”

    苏长茂气得脸红脖子粗。

    困难困难,那个行业没有困难。

    什么叫先依赖一段时间?

    什么时候又是时机成熟?

    “研究两弹一星难不难!卫星上天是不是高科技。”

    “外无支援,内无资料,我们硬着用算盘珠子敲出来!”

    苏长茂怒不可遏地指责众人。

    连最起码的仔细瞧瞧,他们都懒得去做。

    这就叫尊重科学了?

    如果众人指出图纸上的问题,批驳得徐天哑口无言。

    苏长茂二话不说立刻给众人鞠躬道歉,浪费大家的时间。

    “苏代表,你别这么激动。”

    “我们没说不看徐天的资料,只是现在没有那么的时间。”

    孙立业强压着心头不满,认为苏长茂倚老卖老。

    根本就是诡辩。

    不,偷换概念。

    “苏代表,你先坐下,听我说完,你再发火也不迟。”

    孙立业站起来搀扶苏长茂坐下。

    “你是造船厂军代表,理应知道我们当务之急是什么。”

    “不是研究图纸,而是制造出合格的特殊钢,代替之前有问题的船板钢。”

    苏长茂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孙立业拿起手边的笔记本,将它放到会议桌边缘。

    “你的任务是督造军舰,我们厂的任务,是生产建造军舰的舰艇钢。”

    “这是眼下最最重要的事情。”

    接着,孙立业又拿起另外一人的笔记本,放到了自己笔记本上面。

    “制造出替代的舰艇钢,靠的不是我,也不是与会众人,而是全厂人的齐心协力,所有人必须加班加点,才能炼出合格的替代舰艇钢,这是不是头等大事?”

    “因为某些事情分散精力,影响了我们的舰艇竣工,这个责任你负不起,我们更负不起。”

    “所有的

第15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