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四章 黄家父子千里报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快,店小二又上了两碗娇耳祛寒汤。

    黄叙尝过之后,只是感叹中华大地物产丰富,真是什么样的美食都能吃到。

    可张仲景却不一样。

    当喝上第一口汤时,张仲景眼眸倏地一亮。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张仲景口中不断喃喃地吟道:

    “桂枝,羌活、生姜、白芷……嗯,都是些祛寒的药物啊……”

    “这汤又是用羊骨头熬的,羊性干燥,阳气重,亦有祛寒功效。”

    “先将药物包入面皮之内,再用羊骨小火慢炖,如此便可起到祛寒御霜的奇效。”

    “……了不起,了不起,发明这汤的人当真是个天才!”

    所以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像张仲景这样的内行,一下子便品尝出了饺子里的药膳功效。

    而他越是品尝,越觉得有滋味,越觉得惊骇!

    因为这饺子里的药材都是他极为熟悉的东西。

    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医治伤寒症,而这饺子汤就好像是他几十年医学生涯的沉淀的影子!

    却又比他更加精湛百倍。

    这……这不就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食疗药膳”吗?

    张仲景被誉为医圣,正是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专研医术。

    去专研总结能够治愈伤寒症,预防伤寒症的方法。

    一路走来,可谓披荆斩棘,大是不易。

    直到看到兖州送来的《伤寒杂病论》后,才使张仲景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这极寒的严冬之下,数以百万计的黎明百姓都有机会得救。

    想到这儿,张仲景的眼眶不禁红了。

    捧起手里的饺子汤,慨叹道:

    “有了这《伤寒杂病论》,再加上这娇耳祛寒汤的药膳之法,我大汉的千万子民终于有救了!”

    “终于有救了……我……咳咳咳……咳……”

    由于太激动,张仲景被呛得连连咳嗽。

    曹休与黄叙对视一眼,都觉得莫名其妙。

    因为饺子汤,至于让张仲景如此激动么?

    怎么还哭了?

    “叔父,您这是……”

    黄叙取出绢帕,想替张仲景抹眼泪。

    张仲景正要开言,一旁的店小二却忽然道:

    “这位小哥,你就让他哭吧。”

    “……呵呵,这几天来我们店里吃过饺子汤的,有不少人都哭得稀里哗啦哩。”

    曹休与黄叙俱是一惊。

    “这是为何?”

    曹休忙问,他离开兖州才一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害,这不是今年冬天咱兖州百姓被伤寒症肆虐吗?”

    “不少人害了重病,多亏了咱们李司马的娇耳祛寒汤,治好了不少患者。”

    “一些人是感激李司马的救命之恩,所以吃饺子的时候就边哭边吃。”

    “眼泪是咸的,汤料是鲜的,只有心是热的。”

    店小二一边提着口锅,不断往曹休三人碗里添汤,一边喊一句不够汤可以再添。

    然后又自顾自地聊着。

    “今年夏天的时候是李司马组织百姓吃蝗虫,抵御了饥荒。”

    “大旱的时候,是李司马联合荀令君围湖造田,抵御了旱灾。”

    “八月末,又是李司马组织人修建堤坝,抵御了涝灾。”

    “今年冬天啊,伤寒症肆虐,又是李司马兼任了医署总掌事,无偿替人治愈伤寒症。”

    “为了应对这伤寒症,又专门开设了这饺子馆,虽然价格昂贵……”

    “但兖州百姓为了报答李司马,纷纷过来捧场,照顾生意。”

    “没想到饺子不仅好吃,还能祛寒保暖,再贵也值了。”

    “大家伙儿想到李司马如此为百姓着想,自然哭得稀里哗啦。”

    “哦,对了对了……”

    店小二忽又想到什么。

    “正是因为李司马医者仁心,故而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李医仙哩!”

    霍……

    李司马,李医仙?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一路上,在张仲景的旁敲侧击之下,曹休或多或少已经向他透露。

    这《伤寒杂病论》的作者不是曹操,也不是他府上的医官儿。

    而是李司马!

    饶是如此,“医仙”这个名讳仍是响亮。

    张仲景与黄叙听后俱是一怔。

    “这……这饺子汤,果然是……是李司马所创么?”

    张仲景嘴角都还在抽搐,不断留着眼泪,哽咽着。

    口中更是呢喃,“曹营玉郎,曹营玉郎,早就听闻过他的名声。”

    “不想其还有这般医术手段……”

    那店小二也算是李翊手下的员工,听到张仲景的夸赞,自己也觉得与有荣焉。

第一百三十四章 黄家父子千里报恩(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