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五章 这就叫未雨绸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公半夜找我,想来是有要紧事,你们就别等我了,安心睡吧。”

    李翊安抚好填房丫鬟,披上衣服便往屋外走。

    在门外等候的内侍见着李翊出来,慌忙行礼:

    “李司马,搅扰搅扰。”

    “是曹公托我来找您的……”

    上来先甩锅,可不是小人要打扰你睡觉,都是老曹吩咐的。

    “无妨,足下带路便是。”

    李翊本就是勤勉之人,不会在这种事上发脾气。

    他跟随那名内侍,快步走上一辆马车。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在黑夜中响彻,驶向曹府。

    ……

    曹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曹操背对着窗,透着月光与火光读着书。

    直到急促的脚步声从屋外传来。

    “曹公,不知深夜叫某前来所为何事?”

    一进入房门,李翊便直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曹操转过身,见李翊面有风尘之色,大是辛苦,将手一挥。

    “坐……”

    说着,自己先跪坐在了桌案的一旁。

    李翊谢座,跪坐在了桌案的对面。

    周围服侍的下人都已被曹操屏退,屋内只他与李翊二人。

    “先生一路辛苦,可要喝口茶提提神?”

    曹操为李翊斟满了一杯茶,将茶盏递给他。

    “哦不用……”

    李翊挥了挥手,“为主公效力乃我辈分内之事,曹公有何吩咐直说无妨。”

    曹操把脑袋向前凑过去一分。

    “这两天我回来,看见民间开设了不少油坊,然后还贴了不少捕捉蝗虫的告示。”

    “程昱更是在高价屯粮,拿着府库的钱四处去购买水稻与旱稻的种子,鸡鸭鹅蛙等家禽。”

    “这些行为都古怪至极。”

    “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出自你的手笔。”

    他话虽然没有挑明了说,但明显带有几分质疑的口吻。

    毕竟这些行动都是大动作,你作为下属是不是该给我这个老板一个解释?

    李翊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曹操的眼睛。

    按理说这些事的确应该先通禀一声曹操,但曹操当时远在徐州,灾情又急如火。

    来回一趟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

    自己如果不提前行动,应对灾情,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曹操也并非不是通情达理之人,只要你的行动是为大局着想,曹操一般不会追究。

    当年于禁就曾先进军后禀报曹操,最后抵挡了敌人进攻。

    曹操也没有怪罪于禁,反而称赞他善于变通,是一个好榜样。

    所以李翊才敢冒着越权的风险,提前行动。

    “这倒也不是在下一人的意思,是我与荀令君、大公子他们商议之后,共同决定下来的。”

    这时候就体现出李翊布局的好处了。

    之前提前把荀彧等人拉上了船,与自己的利益绑在一起。

    赢要一起狂,输要一起扛。

    法不责众,曹操肯定不能把所有人都责罚一遍,何况还有自己的儿子在。

    果然,曹操听到有这么多人参与了,眉头也舒展了不少。

    “我不在徐州,自然该由文若、子脩、还有足下一同理政。”

    “既然是尔等共议出来的决定,总该有个缘由吧?”

    嗯……

    李翊眼珠子微微一转,从明面上来说他当然是为了解决灾情。

    往深了说也是在为自己牟取私利。

    但后者不能摆到台面上说,前者又有些上帝视角。

    毕竟没人会想到这次灾情会持续到七月份。

    “不瞒曹公,如今大汉境内,旱灾蝗灾齐至,李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灾情。”

    曹操点了点头,他在徐州已经看到不少庄稼不生,回到兖州时这个情况则更加严重。

    李翊的做法似乎合情合理,但……

    “去岁丰收,府库尚有储粮,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吧?”

    “我听说你甚至还想要围湖造田?”

    “是。”

    见曹操主动提起这个话题,李翊索性也不装了。

    围湖造田这个工程太过浩大,必须由他这个老板来亲自拍案。

    他们这些属下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不瞒曹公,在下也学过一些‘阴阳之术’。”

    “夫济大事者,不仅仅要懂为将之道,更要识天时,晓阴阳,懂人生。”

    霍……

    曹操抬眼望一眼李翊。

    暗想你小子懂的还挺多。

    虽然汉朝推行儒学,但道学与阴阳学也同样盛行。

    阴阳学大概相当于天文学,当然肯定要比天文学更复杂一些。

    

第七十五章 这就叫未雨绸缪(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