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五章 卧龙初露锋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明,你说些什么疯话?”

    一向喜爱诸葛亮的诸葛玄此刻也蚌埠住了,忍不住厉声斥责道:

    “我诸葛家的基业都在琅琊,若是搬迁别处,岂不有毁祖宗基业?”

    “叔父莫急,让孔明把话说完。”诸葛兰在一旁柔声劝慰。

    她清楚诸葛亮向来处事谨慎,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诸葛亮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道:

    “亮的意思是搬迁不错,但也不是举家搬迁。”

    “我们仍留部分族人在徐州,但可以让其他人转投到别处去。”

    “因为亮觉得,中原不久将陷入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不论是我们诸葛家也好,亦或者河北甄氏、崔氏、本州的陈氏等,全都难免其祸,受到波及。”

    “夫济大事者,应能够审时度势。”

    “我诸葛氏一族要想在这场中原大战中明哲保身,必须迁一部分族人到别的州郡去。”

    诸葛亮滔滔不绝,条理清晰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

    虽然此时的他年纪还很小,却已经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与审时度势的能力。

    如今曹操占据兖州、吞并徐州,已经成为中原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将来与河北的袁绍迟早一战。

    诸葛亮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提出让家族搬迁避祸。

    而之所以不举家搬迁,

    一是因为祖宗基业在琅琊,不好轻易舍弃。

    二是因为中原大战既是灾祸也是机遇,若是能够抓住,及时地站好队,家族未来必能够飞黄腾达、一飞冲天。

    “孔明说的有道理……”

    家中长姊诸葛雪也开口了,“如今中原局势尚不明朗,袁绍、公孙瓒、曹操、袁术之间必有一战,最终鹿死谁手还不好说,我等也无从预判。”

    “叔父和诞弟可以蛰伏于此,待得时机成熟,再一举出仕。”

    “凭借咱们布下的产业、田产,人才,伺机而动,诸葛氏必然兴旺!”

    言及此,诸葛玄与诸葛诞对视了一眼。

    他作为一家之主,最适合留下了的自然是他这个族长。

    最适合去外地发展,巩固人脉的自然是这些后生晚辈们。

    诸葛亮在一旁帮腔道:

    “二者,南境的孙策用传国玉玺从袁术那里换回了父亲的旧部,如今出征江南,手下武将云集,又得了江南氏族的支持。”

    “如今正缺少一位合能够纵横捭阖的论,而这正是兄长之所长,以瑾兄之辩才,若能去投靠孙策,必得重用。”

    我……

    诸葛瑾欲言又止,刚想开口说些什么,但还是呼口气又咽了回去。

    现在明显是要多边下注。

    诸葛亮让大哥去投靠孙策,说明比起袁术,他更看好孙氏。

    至于剩下的人,诸葛亮都还没有作出判断。

    因为现在局势实在不明朗,很难说未来诸侯谁执天下牛耳。

    不过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有对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安排。

    “均弟,还有两位阿姊……我听闻荆州襄阳城外,有一名士,号为水镜先生。”

    “其人博学广识,乃天下奇才,近日正广收门徒,虽然门槛极高。”

    “但均弟自幼与我同习兵书,通晓战法,必能通过水镜先生的考验。”

    “两位长姊也精通八卦地理,不妨与我和均弟同去拜入水镜先生门下。”

    两位姐姐还未开口回应,诸葛亮又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我听说水镜先生交友甚广,荆襄又多青年才俊,两位长姊品貌兼备,若能寻得一个好人家。”

    “也是一件大喜事啊!”

    话音方落,诸葛雪与诸葛兰脸色几乎同时一红,娇声叱道:

    “你这小鬼,还编排起姐姐来了!”

    虽然二女年仅十五,但这在古代确实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两人又都是才女,骨子里的骄傲是必然的,她们当然想找一个青年才俊作为良配。

    见两位姐姐不再说话,诸葛亮已知二女答应去荆州了。

    于是,又上前挽住诸葛均的肩膀,说道:

    “均弟,我听闻水镜先生有一好友,名唤黄承彦,其妻乃是襄阳名门蔡家的嫡长女。”

    “其弟正是刘表的荆州水军统帅蔡瑁,而其还有一女,名唤黄月英,与你年纪相仿……”

    “若是有机会得到黄姑娘的青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后成为黄承彦的贤婿也是一件美谈呐……”

    “日后你在荆州的仕途也必然一帆风顺,届时再有两位长姊夫家的帮助,那我诸葛氏在荆州崛起将是必然。”

    “绝对不逊色于我们如今在徐州的势力。”

    诸葛亮款款的一段话,把家里的长辈、兄弟、姐姐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且都是有理有据,既考虑到了家族利益,又考虑到

第五十五章 卧龙初露锋芒(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