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女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二章尤官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车起行,池千望转而问起车厢里朱怀古是如何推想到尤官正的。

    趁着还在前往尤官正府邸路上的空档,朱怀古开始给池千望解释自已的推论。

    论还得从送东西的人所送来之物说起。

    最先两人猜着这些东西一定与凶手有关,今晚又觉得应是与送东西的人有关,直到最后两人谈到钦天监,虽然之前钦天监这个衙门也曾在两人的脑海中掠过,但那时两人都没怎么在意。

    因为凶手杀人至今,杀的人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且只在外城,这让两人误入了一个死角,觉得凶手的目标就圈在外城的百姓圈了。

    实则不然,这是个误区,一个凶手为了松懈所有人的防范,为最后一次犯案收官,而故意设下的一个大误区。

    所以先前两人以为提示关于凶手,或关于送东西的人,其实都错了。

    提示真正要提示的人,而是提示凶手最后杀人的目标!

    首先是字条,字条是送东西的人提示死者家属,也是提示查案的官府说,意外死亡案并非真是意外死亡。

    接下来一斗沙土,有回归、当归之意,这点到尤官正家,她想必然能得到一些证实。

    而一纸盒糖酥,特意家制的将花生磨成粉末配入的薄片状黑糖酥,这点她同样觉得到了尤官正家,应该能找到答案。

    最后是《周易》这本书,大魏不兴易学,正如池千望所言,整个大魏,除了钦天监最与易学有密切关系的地方之外,在泱泱大魏里,还真找不出胜钦天监一筹的地方,所以这很好理解,这根本就是直指的钦天监!

    可惜她终归反应太慢,到今晚方解出送东西的人真正要提示要告知的方向。

    池千望听完后问:“那秋……因着此方九月?”

    朱怀古点头:“是!”

    至于易学中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而钦天监掌天象历法,无论其中细分多少科,都离不得四时,故她直接问池千望四时,并未问其他。

    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掌四时有五官正,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与中官正,春夏秋冬中与凶手以易学方位东南西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她觉得倘凶手真在选最后目标时,定然从四时掌官中选,那五官正中的秋官正无疑必成为首选。

    池千望听后沉默着,看着朱怀古紧张的神色有些敬佩:

    “难得你能想到这些,倘真是尤官正,那你可是立了大功了。”

    杀无功名的小老百姓,与杀有功名的朝廷命官,这两者虽都是大魏子民,然其中区别便是问个三岁小孩儿,他都能跟你指出其中天与地的区别来。

    也不是贬低百姓的身份,更非看低,民是国之根本,便是当今圣上也不会看低百姓。

    有民才有皇,有家才有国,天子朝臣,就像这民里家里那大族长与各家家主。

    俗话说群龙不得无首,兵不得无将,倘损了一兵尚不会造成大乱,损了几个兵同样不会让整支军队陷入混乱,可倘损了将领,那却必然得掀起轩然大波。

    尤官正在钦天监不过是五官正中的一位,掌一季之事,放眼整个朝廷,特别是在京城这样的天子脚下,这样的官儿不大,实在算小,甚至微不足道。

    但他再渺小,他都是朝廷命官,他是天子朝臣。

    一旦尤官正真让凶手杀了,那届时不必皇帝论他罪,池千望自已就得自个上折子请罪。

    一个大理寺首官,竟然还对付不了抓不到一个为祸民间的凶手,甚至让凶手还欺到天子朝臣头上,收割了有功名的朝臣性命,这话不必传出去,他自已就得惭愧到无脸见人。

    何况他素来有大理寺青威名。

    这威不威名的,他也并非看重。

    可当一个人被称赞、被信任、被依赖,关于他的盛赞有多重,他背负起的使命便有多重,甚至加倍。

    他不能让皇帝失望,更不能让百姓失望,倘不在他手里的案子便罢,在他手里,他便不会允许打他脸的案子发生,此中不仅仅关乎他的使命,更直接关乎一个人的性命,关乎朝廷的脸面。

    有时候朝廷的脸面,比人命更来得重要。

    不是他看轻生命,而是朝廷事关国事,其脸面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更多的性命攸关。

    朱怀古道:“我并不在意什么大功,我只在意在我的追寻之下,我能挽救多少性命,又能洗清多少冤屈,最终能让多少罪恶绳于之法。”

    前世她兄长位于九卿之列,她替兄长高兴,也时常同兄长说,到兄长再老些时,必定能更上一层楼。

    兄长好笑地看着她,问她什么是更上一层楼,她回答说,更上一层楼便是做更大的官,正三品升成正二品,或更高,成为正一品。

    那时兄长只认真地同她说,也不管那会儿她年纪尚小,且自小如温室般的花儿一般,兄长并不介意她听了到底懂不懂,兄长只是在告诉她,也像是在同兄长自已说。

    那会儿兄长同她说的话,便是现如今,此时此刻她同池

第一百七十二章尤官正(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