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一,河边加上死者,本有七个人同时在河边洗衣,除死者,余下六人都未曾亲眼见证命案的发生,都是在她们洗衣后归家再发生血案,那么宋胡所见,为什么会那么巧?
——疑点二,陈桥方酒量不好,必喝必醉,宿醉过后又需睡上一晌方能彻底醒酒,案发当日因要赶回内城当差,他听从外室之言,坐船行河而下,在广安门上岸回内城,后又撇开小厮梁子独自回到小河,而他对这段经过的发生毫无记忆,这是为什么?
——疑点三,死者险些要定下的未婚夫赵传对死者情深似海,可外间传闻又颇多微词,说赵传有许多怀春姑娘爱慕,即便定下亲事或者日后成亲,这段姻缘也定然不会长久,所谓凡事诸有因果,并非尽然空穴来风,那么这阵风又是怎么来的?
——疑点四,陈桥方乃毅亲王属官,毅亲王府三等护卫,要知道在大魏,这护卫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的,仅皇族经圣上亲点,方有资格拥有官职品阶的武官担任护卫,那么陈桥方有这个随便不得轻易得罪的身份,倘若他真是冤枉的,那么又是谁会想害他?陷他于人命官非,又是否与毅亲王有关?
——疑点五,毅亲王堂堂一大魏王爷,是当今圣上唯一的亲弟弟,颇受圣上宠爱,如此高高在上的他却为了一个三等护卫发声,力证陈桥方的清白无辜,除了陈桥方曾在马蹄下勇救得他一命之外,这背后又是否还有其他缘由?
——疑点六,陈桥方外室沈佳艳从前都未曾让宿醉的陈桥方隔日坐船回内城,为何就在案发当日,她偏偏就提议了?陈桥方回内城后不去毅亲王府当差,而最后返回外城出现在女儿河岸边老槐树下的案发现场,即便她说不是她让人喊回的陈桥方,那案子是不是就真的与她无关?抓奸拿双,抓贼拿脏,沈佳艳没有被抓个现行,事关人命,她会不会因害怕而说了谎?
朱怀古仔仔细细地把心中所疑惑的六个疑点有条有理地说出来,说完她向书案后的池千望道:
“少爷,小的说完了。”
莫说殷朗听得目瞪口呆,就连池千望也是缓了两息才缓过来,末了他道:
“嗯,明日一早,你便同殷朗一起随我到大理寺。”
这是她的回答得了他的青眯了?
朱怀古喜盈于色:“谢过少爷!”
池千望却泼她一身冷水:“谢字言之过早,待宋怀娇被杀案破了再定你的去留。”
顺天府衙把宋怀娇被杀案移交大理寺,因各种原因竟是移交了半月之久。
之后到大理寺,又因池千望手上有案子,此案他又想亲自侦查审理,于是又耽搁了半月之久。
于是一月余过去,案子仍未有进展。
直到今日,池千望一早到大理寺,一进公事房,便让殷朗去把这个案子的案宗给调了出来,又让朱怀古不必在他左右杵着,跟着殷朗同去案宗阁。
路上殷朗问她:“怀古,听说你先前是在凤阳赵府当书童?”
昨儿个她说出惊人的六个疑点后,他便向她表明,往后同在池千望跟前侍候,两人都不必气,互唤名字便可,也可显得亲近些。
这正中她下怀,她爽快且十分高兴地应下了。
朱怀古点头:“是。”
殷朗又问:“倨我所知,赵府也不是什么官宦之家,普通官宦之家也牵扯不到刑狱律法,更别提破案侦查,你对破案这般有天赋,是因何而来?”
这个问题自她毫无隐瞒地将案子疑点分析出来之前,她便有所准备,于是答案早存于朱怀古心中:
“我闲时喜欢看些游记,其中便看了不少历朝历代青天大老爷的破案案例,从中学到不少。”
殷朗哦了声,再没说话。
朱怀古不知道她这番说辞,他到底信还是不信,反正她这个理由也是站得住脚的,真正的朱怀古也确实喜欢看游记,只不过看的并非案例,而是才子佳人的绝世姻缘。
不过她想着池府也不会去查得那般细,再者说了,先前没看,不代表后来她不能改了兴趣,便喜欢上看了。
他没问题了,她倒是有一个:
“殷朗,当少爷的侍从为什么会牵扯到查案?难道不懂断案还不能成为少爷的侍从了?”
倘若真是如此,那便怪不得应扁找了那么许久侍从,却始终不得池千望满意。
殷朗生得俊秀,素来一本正经,笑也大多只是浅笑,甚少开怀大笑,但仅是浅笑,便已是一笑倾城。
朱怀古看着,难以自禁瞬间的眼晕。
看池千望笑,她也会眼晕,但更多的是压迫感,这种压迫感让她不至于不自觉流露出真实想法。
但在殷朗面前,他那种如春风般的和熙能轻易让她放下防备,仿若两人不是昨儿个方初初见面,而是相交多年的好友一般相处自然。
他笑着道:“原本是不用的,但少爷本就不想招什么侍从在身边侍候,觉得碍事,但老夫人坚持,说是多一个人照顾少爷,老夫人也能安心些。老爷早逝,夫人整日念佛,早不
第四章定去留(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