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做布衣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离开家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贫寒的家里,由这个贫寒小商贩家供养出的长子,说出了在意商人身份的话。

    冬儿冷冷的说道:“咱外婆家还是农民呢,多高的身份,仅次于读书当官的。娘为什么要嫁给一个小商贩?”

    郑氏听到冬儿的话,手里的碗“咚”的一声顿在饭桌上。

    杨秀庭也皱眉道:“冬儿,怎么能对父母说长论短?”

    冬儿气的笑了:“爹,娘。您老两个没听到?大哥看不起您和娘的小商贩身份。”

    “好了,都不要说了。”杨秀庭说着,推了饭碗,挪到炕边上穿鞋下地出去,饭也不吃了。

    郑氏和大春也放下碗筷,冷着脸看着冬儿。

    二黑忙打圆场,说道:“娘,大哥。吃饭了。”

    豆豆也在一旁帮腔:“是啊,娘。吃饭了。”

    事后,二黑听到大春对杨秀庭说:“爹,冬儿说的也有道理。要不您再等等,等我学会了手艺,咱再做别的生意。酥糖再新奇,也不过是糖果,人家吃的多了,也就是个寻常的小零食。木工手艺学会了,做工收徒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呢。”

    不知道杨秀庭对大春的极端自私有什么感触,反正,做酥糖的事情不了了之。

    正月过了,一切开始步入正轨,大春去了师傅家里。杨秀庭的买卖进入淡季,豆苗的销量却还不错。

    家里需要的柴少,冬儿就不用每天打柴了。于是,现在的用柴大户蔡家,每天下午打柴的人就变成了兰芝的二哥二小。

    年后,兰芝的大哥二哥果然辞了学徒,回家帮衬家里的生意。大小子和母亲摆摊,二小给馄饨摊运送需要的原料汤水等物。二小还外带去城外打柴,二小力气大,每天背回来的柴禾也粗重,供应家里足够。

    兰芝则每天在家里带着二妹做家务照看弟妹,捎带煮骨头汤准备食材,供应馄饨摊使用。

    兰芝家里正月十五添成两张桌子的馄饨摊,只摆了两天,根本接待不了很多慕名而来光顾小摊生意的人。

    蔡大叔犹豫再三,又从饭馆东家那里,买来两张旧桌子。

    蔡家用的桌子都是饭馆替换下的旧桌子,修补过后就可以用。

    一个街边的小吃摊,原本就不讲究这些。蔡大叔之所以犹豫,是因为继那个张爷吃过馄饨后,馄饨摊接待的人也不再是做工和行脚的商贩,不少看起来有些身份的人也经常光顾小摊。这样,老旧的桌子似乎显得很有些寒碜。

    犹豫过后,蔡大叔下了决心,想着才刚起步,就像冬儿说的,地摊本身是讲不了门面的,最主要的还是食物的味道和器具干净。十五那天,如果人家丫头检查自家的桌椅碗筷不干净,只怕立时就走了,也就没有今天的红火买卖了。既然是这样,那就用旧桌子吧。

    于是,蔡家四张旧桌子的馄饨摊,红红火火的做起来了。

    郑氏曾经和杨秀庭叹气,如果自家没有私下里把盛德记的糖卖给罗师傅,现在自家的买卖应该也很红火吧。就算是过了年,盛德记的买卖也不会差太多。人家做的是富人生意,富贵人家的吃用不会因为过了年就精简下来。就像豆苗,年过了,豆苗依然卖的不错。

    杨秀庭则说,当时如果拒绝了罗师傅,也就拒绝了大春学手艺的机会,这根本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夫妇两人感叹良久,没想到送大春学手艺,会落到这样两难的地步。

    冬儿在家的日子有些无聊了,原来忙活一个上午,下午还可以出去散散。现在用不了那么多柴,冬儿只好在家里做些零星的家务,无聊的有些惶恐了。

    好在二月中,冬儿得到一个让她欣喜的消息,翠英娘说她经常做活的染坊,刚过十五就接到一大单染丝的活儿,正大量的找漂洗女工。唯一不方便,也是冬儿让很满意的是,洗染作坊在城外的偏僻山里,临近一条小河。因为要赶工,做工的人要住在作坊里。包吃住,工钱一天十文,十天一结。

    冬儿回家里说了,杨秀庭和郑氏断然否决。

    冬儿说:“前院的桂枝和春雨都去了。”

    郑氏说:“她们那是家里困难,咱家里还没到那个地步。家里就一个女孩子,还出去做活儿挣钱,说出去让人笑话。”

    冬儿:“现在家里没什么事情,我在家里基本上就是闲着。桂枝已经做了几天了,往家里捎话说活儿不累,就是漂洗的活儿,适合女孩子做。”

    郑氏:“她在家里除了做活儿,还要挨打,当然巴不得离开那个家。你和她能一样吗?”

    我和她一样,也是巴不得离开。冬儿皱眉:“家里忙的时候,我不是一样做很多活。怎么就不能出去外面做活?外面做活儿还能挣钱补贴家里,这不挺好的嘛,怎么就不行?”

    郑氏断然道:“那就在家里做好了,家里也有不少活儿。”

    冬儿翻着眼睛:“家里做活儿,能挣来钱吗?”挣不来钱,就是家里的附属品,吃白饭的,没发言权的,被无视的。

    郑氏皱眉:“一个女孩子家的,开口钱闭口钱的,像什么样子

第59章:离开家的机会(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