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雀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法仁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她态度松动,李楚再接再厉,“往日在宫里我与太皇太后置气,把你们这些无辜人牵连进来,实属昏聩,不是明君所为。”

    容兰没好气道:“陛下心里明白就好,我们这些宫人原本熬到二十五岁就可出宫与家人团聚,结果被你置气,既得不了你的恩宠,又无法出宫,一生算是彻底葬送了。”

    李楚低头沉默,似在反思自己。

    容兰继续数落道:“陛下是否还记得阿桂案?”

    “记得。”

    “晋王与阿桂之死脱不了关系,可在事发第二天一早晋王就被陛下释放。容兰人轻言微,不敢说什么,可陛下的作为旁人都看着的,他们怎么想陛下,就不得而知了。”

    李楚欲言又止,像想到了什么笑话,忽地笑了起来。

    容兰皱眉问:“陛下为何发笑?”

    “我记得容才人似乎在明月宫侍奉了太皇太后多年,想必也看到不少东西。”

    容兰垂首不语。

    李楚继续说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我原本不想同你说这些的,可你提到了阿桂案,见你是明白人,我今日又落难至此,便暂且屏弃那些身份地位,同你说道说道。”

    容兰抬头看他,也不知是她的错觉还是其他,总觉得他的眼里装着难以捉摸的厌弃。

    “我登基到至今毫无政绩,唯一的欣慰便是派晋王出兵,那是我第一次做主,却跟太皇太后闹得很不愉快。”

    容兰沉默。

    李楚看着她道:“你在明月宫虽不起眼,但待的时日多了总能耳濡目染,太皇太后的性情与手腕相信你不比我了解得少。”

    容兰老实道:“太皇太后很了不起,她比大多数女人都强。”

    “是的,她老人家为大燕的付出有目共睹。但现在不是以前了,大燕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像那些年风雨飘摇。现在的大燕需要的是和平而治,需要改革,需要推陈出新,而不是守旧。”

    说到这番话的时候李楚的眼睛是放光的,那种充满野心勃勃的治国雄心灌入他年轻的躯体,整个人仿佛在瞬间高大起来。

    容兰对他似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被压抑了许久的倾吐情绪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往日太皇太后总是瞧不上他的这些想法与见解,认为他太天真,加以阻扰。

    而现在,没有太皇太后在旁,更没有宫中的那些隔墙有耳。他可以屏弃等级制度,无视男女之别,毫无禁忌,畅所欲言!

    李楚胸中藏的那些新政容兰虽听得半懂不懂,但惠不惠民她还是分得清楚的。

    在她的思维里只要贪官被整治,百姓减免赋税有饭吃,受委屈能伸冤,有家可回,那便是好的。

    先前李楚只想用驭人术引她卖命,结果反把她当成了倾吐的对象。

    本以为她压根就听不懂,没想到她居然还能时不时的接上两句。交流下来虽磕磕碰碰,好歹对方还是能大概理解他的意思,并且夸赞。

    李楚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她跟裘贤妃和姚淑妃完全不一样,她们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却娇养得如同空中楼阁般只知怎么讨男人欢心,自然理解不了他所谓的治国策略。

    而容兰是吃过苦头的人,知道生存的不易,关注的自然是百姓这些底层人的利益,所以对李楚的一些政令是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的。

    这对李楚来说极其不易,他毕竟是贵人,不知民间疾苦,有些东西只是纸上谈兵。但容兰从小人物的视觉去看待,两种不同视觉碰撞,总能得出新的东西。

    李楚非常惊奇。

    双方的偏见在沟通交流下逐渐得到改观。

    容兰先前只想着怎么脱身,如今听他长谈,不管真假,既然他有为百姓考量,那在她心里便是个好皇帝。

    不管他所推崇的新政是否天真,但至少在这一刻他是为着大燕的未来,为着天下百姓的生计而筹谋的。

    那种属于年轻人的积极向上与胸有成竹特别感染人,容兰不由得想起冷宫里麻姑曾说大燕的芯子早就坏了,坏掉的芯子不要也罢。

    当时她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那坏掉的芯子便是朝堂权贵们的陈旧与腐朽,倘若不忍痛剜出,大燕的盛世太平将再难持续,而李楚的新政,便是剜向权贵们心口的那把刀。

    短暂的一夜很快就过去了,积压了许久的心事被倾吐,李楚觉得整个人都舒爽不少。

    那时他并不知容兰心中有了打算。

    还记得有次凤栖梧讲他外出办差时曾在长陵的法仁寺逗留过几日,他说寺院里有个朋友叫庄生,法号净悟,是个很有趣的人。

    如今世道混乱,叛军猖狂,想要保住皇帝的性命,容兰只信得过凤栖梧。但目前她又不知他的行踪,既无人脉又带着李楚,思来想去,也只有她把消息传递出去让他来找她。

    听她说打算去南方长陵,李楚非常吃惊,皱眉问:“为何要去长陵?”

    容兰正色道:“奴

法仁寺(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