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亮剑之老子是魏和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章 正太铁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肯定就是正太铁路,虽然谈不上多先进,但肯定和落后没关系啊!”

    魏大勇辞别了李云龙他们之后,就带着十五个死士,骑着自行车,直接来到了正太铁路附近。

    不过,魏大勇要是不使用望远镜的话,真的很难注意到这条繁忙的铁路线。

    原因很简单,岛国之所以侵犯华夏,目的除了想鸠占鹊巢外,还想着尽可能多的将华夏的资源运到岛国。

    抗战时期,因为华夏经历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以及耗时很久的内乱后,国力非常羸弱,因而公路的路况大都很差。

    甚至,就连原都城,因为缺乏资金,也就是城内的路况好一点。

    但,出城不久后,路况却变成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

    要是在晴天的时候,泥土路倒是能行走汽车,当然会颠簸不平,一般的司机开不了。

    但,只要能扛得住剧烈颠簸,无论是运输旅,还是运输什么货物,公路都能马马虎虎。

    不过,要是阴天下雨,尤其是阴雨连绵的话,公路的路况会变得非常差。

    别说重载的汽车了,就算是空车,都很可能会陷入淤泥里面,而不能自拔!

    因而,但凡繁华的地方,或者是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实是铁路。

    当然了,要是对运输的时间长短没什么要求的话,水运,尤其是海运,因为运载量太大,虽然速度很慢,但选择的人却不少。

    而要是想追求速度,还得是铁路运输。

    尤其是华北一带,比如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的连线地区,这条名叫正太铁路的铁路线不是一般的重要!

    其实,正太铁路又叫石太铁路。

    原因很简单,这条铁路设计的时候起点是河北正定府,但真正建设施工时,起点却选择了石家庄。

    当然,漫长的沿线地区,还有第二河黄河经过。

    按理来说,应该充分利用这条黄金航道!

    但,这条河道不仅不能称之为黄金,甚至还没什么航运价值。

    原因很简单,黄河的水量比较小,水位大都很浅。

    另外,黄河的水量受季节影响太大,春天的时候很多地段甚至会断流!

    尤为重要的是,在冬天的时候,很多河段会结冰,根本没法通船。

    这还不算,初冬,尤其是初春化雪的季节,很多地方甚至会有瘆人头皮的凌汛!

    凌汛,其实就是大股跟随流水流动的大大小小的冰块!

    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知道,一旦大量冰块撞击到轮船的上面,究竟会出现什么后果!

    ……

    一句话,正太铁路在全面抗战之前,就已经被鬼子们看成了志在必得的战略资源,到手后必须派重兵在沿途保护,从而严防各抗战武装搞破坏。

    为此,当岛国主动挑起全面战争之后,大鬼子们仍然想着,效仿元灭宋、清灭明的套路,从北向南一路攻击,但却在沿着正太铁路的地方,特意分出了一部分兵力,目的就是占领这条交通线。

    当然了,岛国这么做,虽然开局取得了很大战果,战局也能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但从战略和这个角度上讲,这么做却得不偿失!

    原因很简单,华夏以蒋百里老先生为首的军事家们,面对着敌强我弱,我方因为重武器极其稀少,根本难以打败岛国的现实,提出了在淞沪地区开辟第二战场的战略规划。

    为此,华夏各地的主力精锐部队,全都闻风而出,并且一路往淞沪地区急进。

    当淞沪会战开打后,一切都和战神蒋百里等人预测的一样,华夏各部主力部队面对着鬼子们的重炮和飞机、尤其是让人头皮发麻的大口径舰炮,根本不是鬼子的一合之敌。

    以这种大口径舰炮为例,一炮下去,甚至能灭掉一个连,甚至重创一个营!

    当然,若是一个团以密集行军队形部署,或者是以列队集合队形出现在在一起的话,一发大口径舰炮下去,不说能灭掉这么一支兵力为千把人、甚至好几千的团,但至少能将其重创!

    事实上,华夏很多精锐的师级部队投入战场后,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会被团灭!

    此战,华夏虽然输了,甚至兵败如山倒,还损失了一多半精锐、尤其是少有的重武器,但却实现了战略目的。

    岛国虽然国力强大,鬼子们虽然训练有素,但毕竟没有华夏人多。

    因而,岛国真要是想灭了华夏,不仅不能在淞沪地区分兵,也不用往正太铁路分兵,而是直接沿着昔日元朝和满清的攻击路线前进即可。

    当然了,岛国还得执行蚕食政策,而不能走鲸吞的套路。

    也就是说,岛国不能胃口大开,想着一下子灭了华夏,而是应该徐徐而进。

    或者是,走一步一个脚印的套路。

    唯有如此,才更把握一些。

    可惜,岛国面对着战神蒋百里等人的战略计划,不仅在淞沪地区分兵了,还在正太铁路上分兵很

第139章 正太铁路(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