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话千古,我长生的秘密被曝光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5章 谏言书,荀虞的过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亲,你们认识?”

    鲍成紧紧跟随在荀虞身后,先是搀扶着气喘吁吁的荀虞,而后顺着荀虞的目光向张良和文曲星君望去,不由疑惑问道。

    自己父亲可是面见国君如喝茶饮水一般地存在。

    纵观整个炎国,鲍成还从来没有见过谁能让父亲这般紧张。

    他打量着张良和文曲星君,越看越是疑惑。

    这到底是什么人,怎么没有半点印象。

    应该不是咱家的熟人。

    既然不是熟人,父亲怎么会.......

    不等鲍成想明白,荀虞深吸了口气,躬身向着张良拜道:“某当年有眼不识真仙,未曾看出两位得道高人的真身,若有失礼之处,望两位仙长海涵。”

    “还要多谢仙长当年点化之恩,若非仙长赠予的机遇,便不会有今日的荀虞。”

    说着,荀虞躬身再次拜倒。

    而听到这话,鲍成是明白了。

    他震惊地看向张良和文曲星君,赶忙学着荀虞的姿态躬身问好。

    “哈哈哈,你倒是好眼力,二十多年未见,一眼就能认出我们。”

    文曲星君哈哈大笑,先是向张良看了眼,请示之后,这才抬起手臂邀请荀虞坐下详谈。

    荀虞大步上前,坐在两人身旁。

    鲍成可没有这待遇。

    他小心地站在荀虞身后,惊讶且疑惑地偷偷打量着两人。

    荀虞坐下后,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他看向张良,疑惑道:“敢问仙长,我们在那次见面之前是否见过。”

    张良平淡道:“未曾见过。”

    “仙长可是认得我先辈?”

    “不曾认得。”

    “即是如此,您当年为何要点化我。”

    “缘分罢了。”

    “你可还认得这东西。”

    张良右手轻轻一挥,两人面前的桌面上出现一份木简。

    木简的造型很古朴,也很简朴。

    当今天下,书写工具很多。

    锦卷,竹简等等。

    王公贵族喜好锦卷,普通士人使用竹简。

    唯有那些穷困潦倒之人才会使用木简。

    毕竟木简制作起来更方便,但并没有竹简好用。

    望着眼前的木简,荀虞的眸子先是有些疑惑,而后想到了一段曾经的往事,瞳孔紧缩成一点。

    他指了指桌子上的木简,而后看向张良,表情疑惑,激动,还有些感叹。

    “这,这是我当年投给许卿的.......”

    荀虞说话结结巴巴,明显情绪有些失控。

    说到这木简,却是荀虞至今难忘的一件旧事。

    荀虞早年家贫,但聪明好学,跟着一些朋友读文断字,倒也有些才能。

    年轻人,哪个不是一腔抱负,想要一展才华,成为万众瞩目的主角。

    荀虞当年也是。

    他十数岁时,和朋友游历过炎国周边的几个国家。

    在炎国西南方向,有个小国,名曰昌。

    昌国国土百里,人口二十万。

    荀虞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说是学业,其实也仅仅是跟着先生学了更多文字,能读得懂古籍。

    不过在这个时代,能识文断字就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

    有了本事,荀虞自然也想要一展抱负。

    他就当时昌国的情况写了份谏言书。

    这份谏言书虽然只有三千字,却耗费了荀虞半年的心血。

    荀虞找朋友投了昌国的许伯侯,本来满心期待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许伯侯的赏识。

    但......

    等到的不是赏识,反而是一顿惨烈的教训。

    许伯侯以荀虞谏言书中说昌国朝廷仁义不施,百姓麻木的情况进行了强烈批评。

    认为荀虞妖言惑众,收了国外的钱,前来昌国造谣生事。

    但念在他年轻,且自古没有因言获罪的说法,只是将他驱赶出昌国,且永不得再次踏足昌国。

    这件事成了荀虞早年最难忘的经历。

    他后来才想明白。

    谎言不伤人,但真相,尤其是揭露真相的人,往往是高层权贵最无法忍受的人。

    此事之后,彻底打消了荀虞混迹官场的心思。

    他返回炎国后,混迹夏都。

    不久后,在夏都结识杨家父女,也就有了后来酒肆掌柜的荀虞。

    荀虞最后一次踏足昌国是在七年前。

    那也是昌国最后存在世界的一天。

    此后,昌国国灭。

    昌国国君被迁到了炎国东部,有一个比较小的封邑。

    荀虞回想着那段往事,颤抖着手轻轻抚摸木简,感叹道:“当年我将它弃之如履,不曾想到竟然在您手里。”

    张良平和笑道:“这谏言书写得极好。”

第355章 谏言书,荀虞的过往(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