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斩妖除魔长生不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七章 九字真言手印,大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演完毕,陈轻舟见百宝袋中启悟丹变少,于是下午,陈轻舟独自来至藏经阁。

    这里依旧人头攒动,人来人往。

    陈轻舟轻车熟路,来到一屋内,正巧遇到上次接待员。

    “陈大人?别来无恙。”

    接待员依旧满面春风,职业假笑常伴嘴角。

    “可有启悟丹兑换?”

    陈轻舟开门见山,直言道。

    那接待员在身后小屋内,拿出一个古木盒子,将其打开,陈轻舟发现这启悟丹似乎和之前在珍宝阁兑换不一样。

    “此乃高级启悟丹,其能量要比普通启悟丹更加精纯,更好的帮助大人运转体内真元。”

    接待员娓娓道来,向陈轻舟介绍着。

    陈轻舟将其拿在手中,仔细观看,确实和自身所有启悟丹有区别。

    武穆堂出品,必然还是要高等一些的。

    “兑换一些。”

    陈轻舟木着脸轻声道。

    这高级启悟丹虽然功效要比普通启悟丹好,但价格却没有上涨很多,但陈轻舟还是留了一些功劳,兑换了二十颗启悟丹。

    “手续已办好,这些启悟丹,您拿好。”

    接待员依旧职业假笑,将木盒妥善交给陈轻舟。

    陈轻舟点头示意,随后拿着木盒走出藏经阁。

    回到静室内,陈轻舟继续推演,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升自身实力。

    自从参悟这九字真言手印后,陈轻舟发现,地煞七十二刀虽然威力强大,但就像施法一样,需要前摇。

    而且必须有长刀在手,空手斩出刀意,他还办不到。

    但九字真言手印不同,只需要结印,那强大的能量便能立刻发动,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眼前将九字真言手印修炼至大成或者圆满才是最重要的。

    当即,陈轻舟盘膝而坐,开始推演九字真言手印。

    第一年,将九字真言手印修炼至小成的你,此刻你已经将九字真言手印融汇于心,举手投足间皆可施展出那九种绝世手印,仿佛天地间的一切力量皆为你所用。

    然而,你明白,想要真正将这门武学修炼至大成,并非仅限于技巧的娴熟,而是要将这门武学的精髓融入灵魂,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你将地龙妖丹从百宝袋拿出,吞服。

    你闭目凝神,又吃下一颗高级启悟丹,周遭的风声、鸟鸣、草木摇曳之声汇成一首自然的交响曲,你的心灵在这旋律中渐渐沉淀,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你开始尝试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九字真言手印,不在拘泥于形式与招式,而是去探寻它们背后的哲学内涵,以及与天地自然、生命轮回的深层联系。

    第一百年,对于不动根本印,你领悟到的不再是单纯的力量防御,而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心境,是无论外界如何纷扰,内心始终如磐石般坚定,不动如山。你将这份领悟融入心法,使不动根本印的防御之力变得更加坚固且深邃,仿佛连时间也无法在其面前留下痕迹。

    第三百年,对于大金刚轮印,你不再只是模仿其形态,而是领悟到“轮转不息,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你开始尝试以大金刚轮印引导体内真元循环流转,使其如江河奔腾,生生不息。这种全新的修炼方式,使得大金刚轮印的力量愈发磅礴,每一次运转都仿佛能引发天地间的共鸣。

    第四百五十年,对于外狮子印与内狮子印,你将两者合二为一,领悟到“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武道真谛。你开始尝试在施展这两印时,让真元如狂狮般肆意奔腾,却又如隐匿的狮王般静谧蓄力,形成一种刚猛与阴柔交织的奇异力量。这种力量既能瞬间爆发,震撼天地,又能悄然渗透,无声无息地摧毁敌人的防线。

    第五百六十年,对于外缚印与内缚印,你将它们视为一对阴阳相生的矛盾统一体,领悟到“攻守转换,无常有常”的道理。你开始尝试在外缚印的束缚之力中融入内缚印的转化之巧,使敌人在被束缚的同时,其攻击力量也被巧妙地吸收、转化,进而反制于己。这种全新的运用方式,使得外缚印与内缚印的威力倍增,无论是防守还是反击,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灵活性与威力。

    第六百三十年,对于智拳印,你不再满足于仅仅提升思维敏捷,而是追求“心眼合一,洞察秋毫”的境界。你开始尝试以智拳印激发真元,使思维与感知融为一体,达到心之所至,无所不知的超凡境界。

    第八百七十年,对于日轮印,你不再仅仅是驾驭光明之力,而是领悟到“光明即是生命,生命即是光明”的生命哲学。你开始尝试以日轮印连接天地元气,将自身的生命之力与天地之力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光明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灼烧敌人,更能治愈伤痛,甚至赋予枯木逢春的生命奇迹。

    第九百年,对于宝瓶印,你不再局限于吸收与化解攻击,而是领悟到“包容万物,转化万象”的宇宙法则。你开始尝试以宝瓶印沟通天地,将自身与天地万物相连,形成一种可以容纳一切,转化一切的强大领域。

第九十七章 九字真言手印,大成(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